張愛玲學. 續篇

張愛玲學. 續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四十多年張學築路,從內緣來到外緣──

高全之是張愛玲海葬的見證人,四十多年來鑽研張愛玲,屢發前人所不見,復鈎沈不少珍貴材料,備受海峽兩岸三地文壇推崇。十八篇最新文論,著力三大方面:張愛玲英譯自己、中譯他人的翻譯問題及其張學價值;《雷峰塔》、《易經》、《小團圓》、《對照記》組成的「我自己的故事」寫作計畫,側重張愛玲對親族的評價;語錄私信中的友誼與美國生活地圖。

名人推薦

高全之一起步就以文學批評(特別是小說批評)為終身志業的這個抱負,從來沒改變過,就像信仰那麼堅定、堅毅。他孜孜不倦,全力以赴,就這麼穩定踏實地一路走來,長期的日問月學,培養出豐富的理論修養,周密的邏輯思考,以及嫻熟的文字駕馭力,大量汲取,厚積薄發,使他幾乎沒有經過一般寫作新手的青澀 階段,一出手就到達一定的藝術高度。——瘂弦〈高全之,學院外文學批評的築路人〉

像高全之這樣能以嚴謹誠虔的態度,客觀分析的筆調,來評論臺灣當代小說的人,實不多見。高全之在大學研究數學,但他個人真正的愛好卻是文學。這樣的結合,賦予他一種特殊的優點:數學邏輯的頭腦,文學藝術的感性。因此他的批評文章,文理縝密,冷靜清晰,免卻了臺灣文學批評界囿於個人喜惡而感情用事的弊病。——白先勇〈我看高全之的《當代中國小說論評》〉

高全之已悄然自個別文本的內在分析,逐步開拓至版本考據、生平事蹟、書信材料、佚文追蹤等。……收入二○一四年麥田版《張愛玲學續篇》的近年文字更加深此一方向,擴大至張愛玲的親戚關係、家族系譜、居所地理、譯文問題等。……夏志清教授生前讚賞高全之「研究張的作品,態度上如此嚴肅、下的功夫如此之細緻」。——鄭樹森〈從內緣到外緣——高全之與張愛玲學〉

作者简介

高全之(Chuan-chih Kao)

1949年生於香港,四歲隨父母遷台,在台灣成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電腦科學碩士。美國航太工業資深電腦軟體工程師。1976年出版《當代中國小說論評》(台北幼獅)。該書略做修訂之後,1998年改名《從張愛玲到林懷民》(台北三民)。1997年完成《王禎和的小說世界》(台北三民)。2003年出版《張愛玲學:批評‧考證‧鉤沉》(台北一方),兩岸三地許多專家學者推崇該書為張愛玲研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2008年擴充篇幅,增訂版行世(台北麥田)。

張愛玲學. 續篇是2014年由麥田出版,作者高全之。

得书感谢您对《張愛玲學. 續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陈垣和家人 电子书
本书为陈垣先生直系家人所写的陈垣先生及家人生平回忆。作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陈垣先生,研究资料出版不少,本社曾经出版的、由刘乃和先生等史籍所编辑部分人员编辑的《陈垣图传》,基本收集整理了全部辅仁、师大校史中的陈垣先生历史材料,所不足者,无关一点陈垣先生的家庭及感情生活。《陈垣及家人》由陈垣先生孙媳曾庆瑛编著,曾退休前在人民大学书刊资料中心工作,不但了解陈垣先生家世和家事,也善于整理收集点滴资料。本书较详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一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刊物,本期为第一辑。
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电子书
判断所有的事物都不具有价值时,事物才真正开始产生了价值。正是在这个时候,太阳才开始发射光芒。
面具之舞 电子书
"池哥昼/跳曹盖"仪式:白马人生命信仰与文化研究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文学意识(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实践论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以作品为原点,以实践为根据,以整合为目的,百年来的女性文学研究从有性别色彩到无视性别特征再到双性和而不同,画出了一道清晰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