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无线接入网络雾计算和云计算精装版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无线接入网络雾计算和云计算精装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5G属于前沿技术,详细介绍云无线接入网的书籍比较少;

2、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被认为是有望解决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服务需求问题的核心技术方案之一,已有研究表明C-RAN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能有效提升网络的谱效率和能效率。

3、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5本无线通信相关图书。

4、本书属于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系列丛书,是代表国家水平的高品质、系列化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面向 5G移动通信系统的雾无线接入网络和云无线接入网络,包括系统架构、理论组网性能、信道估计、资源分配等,突出了云计算和雾计算与无线接入网络相结合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差异,给出了相应的性能。

本书内容翔实丰富、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材或者理论科研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指导手册。

作者简介

彭木根,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IET 会士、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副主席、北京科技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发表本领域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2部,包括英文专著1部,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获得国内外授权技术发明专利83项,其中转让28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

章节目录

第 1章 无线接入网络演进 001

1.1 云无线接入网络 005

1.1.1 C-RAN历史发展 007

1.1.2 C-RAN优缺点 008

1.1.3 C-RAN挑战 009

1.2 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 010

1.3 雾无线接入网络 015

1.3.1 F-RAN系统架构 016

1.3.2 F-RAN关键技术 018

1.3.3 F-RAN技术挑战 024

1.4 F-RAN网络切片架构 025

1.4.1 基于边缘计算的接入网络切片 026

1.4.2 F-RAN接入网络切片关键技术 029

1.4.3 F-RAN接入网络切片挑战 033

参考文献 034

第 2章 云无线接入网络性能 039

2.1 基于空间点过程的节点位置分布模型 041

2.1.1 泊松点过程 041

2.1.2 泊松—费列罗里模型 042

2.1.3 用户距离分布 043

2.2 不同场景信道特征研究 044

2.3 有用信号分布 046

2.3.1 系统模型 046

2.3.2 信号源为单天线RRH 047

2.3.3 信号源为多天线RRH 048

2.4 数值仿真分析 048

2.5 C-RAN上行场景性能分析 052

2.5.1 系统模型 052

2.5.2 用户接入策略 053

2.5.3 系统性能分析 054

2.5.4 数值仿真分析 065

2.6 C-RAN下行场景性能分析 067

2.6.1 系统模型 068

2.6.2 用户接入策略 069

2.6.3 系统性能分析 070

2.6.4 数值仿真分析 073

2.7 C-RAN室内场景性能分析 074

2.7.1 系统模型 074

2.7.2 用户接入策略 076

2.7.3 性能分析 077

2.7.4 数值仿真分析 081

2.8 小结 083

参考文献 084

第3章 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理论性能 087

3.1 基于用户接入的H-CRAN理论性能 089

3.1.1 用户接入策略 091

3.1.2 系统性能分析 093

3.1.3 数值仿真分析 105

3.2 基于预编码策略的中断概率性能 109

3.2.1 预编码技术 109

3.2.2 系统模型 110

3.2.3 不同预编码下用户SINR分布 112

3.2.4 两种预编码策略下的系统中断概率 114

3.2.5 仿真结果分析 118

3.3 基于预编码策略的容量和误比特率性能 119

3.3.1 两种预编码的系统容量 121

3.3.2 两种预编码的平均误比特率 125

3.3.3 性能分析 126

参考文献 128

第4章 雾无线接入网络理论性能 129

4.1 基于随机几何的F-RAN理论传输性能 130

4.1.1 典型用户接入特定RRH的有效容量 136

4.1.2 典型用户接入RRH协作簇的平均有效容量 138

4.1.3 典型用户接入RRH协作簇的能量效率 140

4.1.4 基于博弈理论的传输性能优化 141

4.1.5 仿真结果与分析 150

4.2 F-RAN中基于内容缓存的传输方法 154

4.2.1 基于F-AP的内容传输 157

4.2.2 基于RRH协作簇的内容传输 158

4.2.3 内容接入策略和缓存部署方法 159

4.2.4 服务簇的传输需求量 160

4.2.5 内容传输的平均遍历速率 161

4.2.6 传输的等待时延和时延比率 165

4.2.7 面向时延性能的传输方法分析 170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172

4.3.1 推论4-2和推论4-3的平均遍历速率的准确性验证 172

4.3.2 用户请求单个内容对象的等待时延 173

4.3.3 用户请求多个内容对象的等待时延 174

参考文献 175

第5章 云无线接入网络信道估计技术 177

5.1 信道估计技术概述 178

5.1.1 导频辅助的信道估计 179

5.1.2 基于叠加导频的信道估计 180

5.1.3 盲或半盲信道估计 182

5.2 分段导频传输方案和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184

5.2.1 系统建模 185

5.2.2 信道建模 187

5.2.3 分段导频传输 189

5.2.4 数据信号传输 191

5.2.5 信道估计算法设计 192

5.2.6 克拉美罗界 196

5.3 数据接收检测方案和导频优化设计研究 202

5.3.1 数据检测和导频结构设计 204

5.3.2 系统模型与信道建模 204

5.3.3 上行数据信号检测矩阵 205

5.3.4 前传链路导频结构设计 207

5.3.5 接入链路导频结构设计 210

5.3.6 联合MRC-ZF接收检测 216

5.3.7 基于频谱效率的导频设计 221

5.4 仿真评估与性能验证 223

5.4.1 仿真场景设置 224

5.4.2 信道估计算法的仿真实现与性能验证 225

5.4.3 导频结构优化设计的仿真实现与性能验证 229

参考文献 233

第6章 云无线接入网络的半盲信道估计 237

6.1 理想前传链路下的半盲信道估计 239

6.1.1 C-RAN传输方法 239

6.1.2 C-RAN半盲信道估计算法 240

6.1.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42

6.2 非理想无线前传链路下的半盲信道估计 244

6.2.1 系统模型与传输方法 244

6.2.2 半盲信道估计优化算法 247

6.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57

6.3 非理想无线前传链路下的低复杂度半盲信道估计 260

6.3.1 效益函数中容量的下界分析 260

6.3.2 效益函数中信道估计精度的上界分析 262

6.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267

参考文献 271

第7章 云无线接入网络的资源分配 273

7.1 基于业务队列的协作多点传输下的动态无线资源分配 274

7.1.1 系统模型 276

7.1.2 混合多点协作传输方案 277

7.1.3 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问题建模 281

7.1.4 低复杂度功率和速率分配策略 284

7.1.5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288

7.2 基于业务队列的面向预编码优化的动态无线资源优化 292

7.2.1 系统模型 293

7.2.2 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问题建模 295

7.2.3 低复杂度协作预编码策略 297

7.2.4 性能仿真验证 302

7.3 基于业务队列的联合节点选择的动态无线资源优化 305

7.3.1 系统模型和问题建模 306

7.3.2 基于李雅普诺夫优化的问题转化 309

7.3.3 基于组稀疏波束成形的等效算法 312

7.3.4 基于松弛整数规划的等效算法 318

7.3.5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322

参考文献 328

第8章 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的资源分配 333

8.1 基于业务队列的联合拥塞控制的动态无线资源优化 334

8.1.1 系统模型 336

8.1.2 准入控制模型 339

8.1.3 问题建模 340

8.2 基于李雅普诺夫优化的问题转化和分解 342

8.2.1 虚拟性能队列的引入 342

8.2.2 随机优化问题的转化 344

8.2.3 等效优化问题的分解 345

8.3 低复杂度资源分配优化算法 346

8.3.1 连续性放松 347

8.3.2 拉格朗日对偶分解 348

8.4 算法性能界分析 351

8.4.1 瞬时队列长度界 351

8.4.2 吞吐量效益性能 352

8.5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354

8.5.1 仿真场景与参数设置 354

8.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4

参考文献 360

第9章 雾无线接入网络的资源分配 363

9.1 传统性能评估指标及挑战 364

9.1.1 传统性能指标 366

9.1.2 新的性能指标 367

9.2 基于经济频谱效率的资源分配 371

9.2.1 谱效模型 371

9.2.2 前传链路成本模型 373

9.2.3 经济有效的频谱效率模型 373

9.2.4 系统问题描述 374

9.2.5 系统问题建模分析 375

9.2.6 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384

9.3 F-RAN系统联合D2D的资源分配优化 390

9.3.1 D2D模型 390

9.3.2 成本模型 392

9.3.3 系统问题描述 393

9.3.4 优化问题解决 394

9.3.5 优化问题算法仿真 402

参考文献 406

名词索引 409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无线接入网络雾计算和云计算精装版是2019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彭木根。

得书感谢您对《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无线接入网络雾计算和云计算精装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空口特性与关键技术 电子书
5G一线的通信专家力作; 内容基于3GPP R15标准; 对3GPP标准的制定过程有详细介绍。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承载关键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1.作者实际参与了中国移动5G网络在武汉市的规模测试工作,主要负责5G承载网络的设计。同时负责了中国电信深圳地区的5G承载网络规划工作,有一线的工作经验。 2.本书系统地分析了5G承载的需求,对业界分析5G承载的需求有指导作用,提出的5G承载规划与设计方法对业界的5G承载网络部署有指导作用。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NR信道编码 电子书
1.内容系统全面:涵盖5G中几乎所有的主流调制编码技术,对每一项编码技术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2.及时性:5G的标准化刚刚启动,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阶段在明年3月结束,与本书的出版日期基本同步。 3.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新型调制编码被工信部确定为5G物理层的三驾马车之一,体现国内企业在该技术上杰出的世界地位。 4.作者系国家特聘专家,IEEE知名会员,担任汉斯《无线通信》期刊主编,《千人》杂志编委,被评为信息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 电子书
1.反映了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进展; 2.科研工作的理想参考书; 3.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之间的平衡; 4.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电子书
本书是业界对大规模天线原理和工程应用进行系统阐述的书籍,适应5G研究和应用热潮。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开展5G标准制定工作,我国也将在2020年部署5G网络。业界对于大规模天线的研究和应用也将掀起一个高潮,对于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应用的高校师生和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