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频与超低频无线电技术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极低频与超低频无线电技术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极低频与超低频无线电技术》共分7章。在第1章概述中说明极低频和超低频的定义,主要性能和特点;第2章介绍了极低频与超低频天线的设计与测量;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极低频与超低频无线电波的传播和相关理论计算;第4章介绍了噪声与干扰分析;第5章介绍了极低频与超低频信号的人工产生及大功率发射机的原理与设计;第6章介绍了极低频与超低频信号的接收、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与设计;第7章了介绍极低频与超低频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简介

陆建勋:1951年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毕业,历任海军司令部通信部工程师,中国舰船研究院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舰船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空军建设发展院士顾问,工信部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高级顾问。获国家海洋局“终身奉献海洋”奖。无线通信工程专家,主要从事高频到极低频波段的无线通信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低频探地(WEM)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技术首席。

章节目录

第 1章 概述 

1.1 极低频与超低频的定义 

1.2 极低频与超低频的基本特性 

1.3 极低频/超低频电磁波的近区、远区、波导区分析 

1.4 天线的辐射方向与近区、远区、波导区的关系 

1.5 天线的极化方向与处理 

1.6 电磁法探测地质的基本原理 

1.7 极低频/超低频用于地质探测的原理与方法 

第 2章 极低频与超低频天线 

2.1 发射天线 

2.2 接地系统的设计 

2.3 发射天线系统性能的测量 

2.4 接收天线 

第3章 超低频和极低频电磁波的传播 

3.1 地面上空四种偶极子产生的近距离电磁场 

3.2 电磁波波导传播理论 

3.3 地-电离层波导内垂直电偶极子和水平电偶极子的电磁场公式 

3.4 椭圆极化波和地面上的合成水平电磁场 

3.5 电磁场的方向性及其控制 

3.6 发射台产生的电磁场 

3.7 超低频和极低频电磁波理论的应用分析 

第4章 噪声与干扰分析 

4.1 研究概况 

4.2 大气噪声的来源 

4.3 大气噪声时域特征 

4.4 噪声幅度统计特征 

4.5 与传播相关的噪声特征 

4.6 大气噪声强度统计特征 

4.7 大气以外的其他干扰来源 

4.8 工业噪声 

4.9 电磁辐射与电磁兼容问题 

4.10 大功率人工发射源的近场干扰分析 

第5章 极低频与超低频信号的人工产生 

5.1 功率器件的种类与特性 

5.2 极低频/超低频功率信号的产生 

5.3 功率合成 

5.4 天线匹配调谐 

5.5 国外常用地质探测发射机介绍 

第6章 极低频与超低频接收与处理技术 

6.1 水下通信系统 

6.2 电磁法探测接收系统 

6.3 海洋电磁探测接收系统 

6.4 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 

6.5 低频段信号放大技术 

第7章 极低频与超低频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

7.1 甚低频、极低频与超低频军事无线通信技术 

7.2 极低频的科学研究——国际极低频研究计划 

7.3 地质及地球物理科学研究 

7.4 地震预测研究 

7.5 极低频探地(WEM)工程

极低频与超低频无线电技术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是2019年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陆建勋。

得书感谢您对《极低频与超低频无线电技术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网络协议与客户感知 电子书
1.市场上关于5G网络协议机制、通信细节、客户感知等方面的书籍是稀缺的,而这些知识是5G建网商用后,通信网络相关技术人员很关注的领域。 2.作者来自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有多年的相关领域从业经验。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 电子书
1.反映了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进展; 2.科研工作的理想参考书; 3.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之间的平衡; 4.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时代的承载网 电子书
本书由通信设计单位的一线资深专家联合编写,对运营商的网络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5G时代的承载网该如何规划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阐述。这本书是他们丰富工作经验的智慧结晶,相信他们的研究和总结会给广大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当然,5G的规模建设和应用尚需时日,书中对5G承载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还需要实践检验,但是本书至少能够成为读者全面了解和研究5G承载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NR信道编码 电子书
1.内容系统全面:涵盖5G中几乎所有的主流调制编码技术,对每一项编码技术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2.及时性:5G的标准化刚刚启动,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阶段在明年3月结束,与本书的出版日期基本同步。 3.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新型调制编码被工信部确定为5G物理层的三驾马车之一,体现国内企业在该技术上杰出的世界地位。 4.作者系国家特聘专家,IEEE知名会员,担任汉斯《无线通信》期刊主编,《千人》杂志编委,被评为信息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子书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5G丛书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网络强国建设,“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权wei 几位作者全部来自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本书是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专家团队的全新力作。作者与中国移动集团、华为、高通、联发科、南方电网公司等业界相关专家多番沟通探讨,图书内容的质量有保障。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系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龙头咨询设计企业。公司历史悠久、资质优异、技术力量雄厚,知名度在国内业界位列三 甲。公司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广东省邮电管理局设计组,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则成立于1984年,系原邮电部首 批7家甲 级勘察设计单位之一。 内容丰富,通读完全文,读者可全面了解: 5G通信技术是什么、如何发展的、技术上如何实现、行业中如何应用; 智能电网的现状、发展、概念、底层设计、技术特点、网络规划设计以及应用; 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5G技术在智能电网中是如何应用的及其应用场景与价值是什么,5G承载电力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同类书相比,内容更有层次,不但讲述“如何做”(特别是在实际中如何做),更加讲述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任何关键的技术都是从理论到实际,辅以生动的(2G/3G/4G)实例; 全书完全是作者在10余年电力行业中的消化、总结的结晶,为进一步拓展5G技术泛在化应用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