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论述新诗审美原理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作者从“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的本体论观念出发,论述了诗歌的存在状态与内在结构;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理念出发,提出“诗的最高境界即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的诗学命题,并以此展开对诗美的产生、诗美的呈现、诗美的形态的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与论证。提出了诗美的构成为“过程美”与“整体美”的审美统一观,及建构诗的“情感空间”的设想与路径。全书理论视野开阔,放眼古今,吸纳中外,锐意独创,注重出新,重在颠覆传统诗歌解读方式,努力构建自身全新诗学体系,将理论思辨的概括提升与诗歌文本的结构分析有机融合,是一部具有较大理论开拓性与实践指导性应用性的诗学专著。
作者简介
作者吴晓,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分配至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3年由讲师越级晋升为教授。2000年5月调入浙江大学,为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丛书总序
导论 诗的最高境界: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
一 “有意味的形式”:宇宙形式
二 诗与科学探索宇宙形式殊途而同归
三 诗的宇宙形式的审美特质
四 现代诗探索宇宙形式永远在路上
第一章 诗本体:意象符号系统
第一节 诗——意象符号系统
第二节 意象与表象、情境
第三节 意象作为符号
第二章 意象二维结构
第一节 意象的外在美感
第二节 意象的内在含量
第三章 意象生成论
第一节 意象生成的思维转换
第二节 意象的直觉把握
第三节 意象的类型特质
第四章 意象功能论
第一节 意象的表现功能
第二节 意象的表达功能
第三节 意象的建构功能
第五章 艺术传达与诗美构成
第一节 艺术传达
第二节 传达期待
第三节 诗人的内传达
第四节 诗美构成
第六章 传达切入:空间与时间
第一节 缘起·切入·展开
第二节 空间的叙事功能
第三节 时间的叙事功能
第七章 视角选择与意象创造
第一节 视角与艺术表现
第二节 视角的多维审视
第三节 视角创新
第八章 并置结构与组合
第一节 组合原理:共时并置
第二节 意象结构:由浅层到深层
第三节 意象组合表述
第四节 组合举隅
第九章 诗的过程美: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优化
第二节 光与色的感觉
第三节 感觉的变异
第十章 诗的过程美:情·思·悟
第一节 情之美
第二节 思之美
第三节 悟之美
第十一章 诗的整体美:情感空间
第一节 情感空间:意象关系场
第二节 意象密度与情感空间
第三节 建构诗的情感空间
第十二章 诗的整体美感效应
第一节 空灵与朦胧
第二节 清新与流动
第三节 平易与荒诞
第四节 静穆与沉雄
第十三章 诗美接受
第一节 诗美的实现
第二节 面对现代诗
余论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参考文献
后记
新诗美学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晓。
得书感谢您对《新诗美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