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整合曹雪芹遗留文稿和口碑野史,重新梳理曹雪芹生平和文学思想。
内容简介
作者被红学大师周汝昌称为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曹雪芹哲学思想的“第一人”。
本书始于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老屋的发现,进而发现曹雪芹夫人芳卿的黄松木书箱,再联系曹雪芹另一部著作《废艺斋集稿》,江宁织造署的“蔽芾官斋”诗文,八旗制度和香山地区的口碑野史。以曹雪芹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绾毂全局,形成珠联璧合的连环铁证,为广大红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条深度解读曹雪芹生平和思想的通道。
作者眼界宽阔,思维雄迈,学养深厚而通达,行文触类旁通,从容穿梭于历史、传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极具可读性,蔚然大家气象。
作者简介
作者胡德平,中国曹雪芹研究会第一任会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者立“红学”一家之言,倡导群众性红学研究,被红学大师周汝昌称为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曹雪芹哲学思想的“第一人”。
作者少年时代曾在成都、北京求学。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农业、工业劳动,1972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曾先后从事西藏巴门族、珞巴族的民族调查和文物征辑工作;继又从事云南西双版纳基诺族的民族调查和民间文学的整理工作。
1980年以来,胡德平先生工作之余,研究“香山正白旗曹雪芹故居”专项课题。1984年,胡先生与周汝昌等人筹建曹雪芹纪念馆,并成立了曹雪芹研究会。1986年以后,先后担任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领导职务,从事民营经济研究达15年之久。今虽政务繁冗,仍坚持学术研究不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前言
一、《红楼梦》书前为什么会出现“凡例”
二、“凡例”喻示了一种文史互文的创作手法
三、《红楼梦》中掩藏着曹家什么历史素材
四、“凡例”保留了曹雪芹“作者自云”的创作思想
五、《红楼梦》的时代价值
前言
一、环节相通的文物链条
二、绾毂全局的思想环节
三、结束语
曹雪芹在西山
一、卷首谈传奇
二、西轩传世的题壁文字
(一)我的居处—正白旗村旗下老屋
(二)旗下老屋修建于何时
(三)旗下老屋题壁诗的发现
三、曹公笔下的香山景物
(一)宝玉命名的根据
(二)黛玉称谓的缘起
(三)“木石前盟”的由来
(四)《红楼梦十二支》取名的意境探寻
(五)“太虚幻境”的生活原型
(六)“大观园”反衬何处
四、诗句入实的黄叶山村
(一)香山何处黄叶村
(二)何谓“有谁曳杖过烟林”
(三)曹雪芹卖过画吗
(四)曹雪芹“庐结西郊别样幽”的生活情况
(五)黄松书箱的发现
(六)曹雪芹故居在哪里
五、结束语
整理调查者后记
香山曹雪芹故居所在的研讨
一、本文要说明的问题
二、香山健锐营和香山护军营
三、曹雪芹的旗籍和香山正白旗营房
(一)曹雪芹的旗籍
(二)曹雪芹到香山正白旗军营的条件
(三)曹雪芹去香山正白旗军营的可能途径
(四)曹雪芹绝对不可能“出旗为民”
四、结束语
卧游终日似家山
一、本文要说明的问题
二、仕宦江宁的客愁
三、追忆家山的乡恋
四、面对金山的联想
五、捉刀题壁的寓意
六、结束语
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
一、三教合一的圆明居士
二、亲撰御碑的十方普觉
三、《石头记》的香山典故
(一)卧佛寺
(二)白鹿岩
(三)礼王坟
四、曹雪芹的反叛思想
(一)幽默的讽刺
(二)现实的揭露
(三)对佛教教义的批判
附录
《曹雪芹在西山》出版序言
《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出版序言
刘梦溪致胡德平信
说不尽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香山(增订本)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胡德平。
得书感谢您对《说不尽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香山(增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