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

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不以名词勾勒历史,而是研究历史以把握概念。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人虽然从明治新汉语接受了大量新名词,可是遇到西文概念或是论及所指事物,还是不由自主地会自行重新上溯古代典籍,望文生义、格义附会。而且在解读新名词之时,往往不仅是比较西文原词,将新名词看作一个整体对应,而是分别从汉字组合各自的字义来理解词义。如此一来,同一汉语新名词在东文和中文语境中呈现不同形态,进而产生了许多彼此无法交集的歧义。不以名词勾勒历史,而是研究历史以把握概念,才有望臻于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的境界。

作者简介

编者桑兵,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说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分说: 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

第一章 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生成与歧变

第一节 “科学”入华

第二节 中国“科学”的生成

一、“格致”之“科学”

二、教科之“科学”

三、“科学”之中学

第三节 救亡语境下的“科学”限度

第四节 革命立宪论争下的常识之“科学”

结语

第二章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

第一节 “中央”“地方”与内外官的不对称

第二节 外官改制的“地方”考量

第三节 改制症结:直省归属的凸显

第四节 化解之道:集权与分权的抉择

第五节 预备立宪的“地方”困扰

第六节 督抚去留的权衡

第七节 第二次外官制讨论

第八节 制度变动与利益调整

结语

第三章 虚实互用:洋务时期的“天下”“地球”与“世界”

第一节 旧词新意:“天下”与“世界”的转换

第二节 新词为媒:“地球”与“世界”的衔接

第三节 新旧杂陈:眼光向外与置身局外

结语

第四章 清末“国体”“政体”纠葛的缘起

第一节 相互独立的“国体”“政体”

一、古籍旧有的“国体”“政体”

二、西学东渐与言人人殊的“国体”“政体”

三、东学背景下与“政治”关联的“政体”

四、表述多样:政事、国政、国法、国、政

第二节 东学笼罩下“国体”“政体”的勾连缠绕

一、“国家形体”与“国体”“政体”

二、“政府形体”与“政体”

第三节 “国体”“政体”的混用与多歧

一、伯吉斯的“国家形体”“政府形体”区分学说

二、众说纷纭的“国体”“政体”

结语

第五章 晚清“美术”概念的输入及衍化

第一节 “美术”与“雅艺”并存

一、游历官绅所见“美术”

二、雅艺、上艺、美艺

第二节 形而下的“美术”

一、“美术”与精技

二、“美术”与制造

三、“美术科”及“美术学校”

第三节 形而上的“美术”

一、“美术”与“文学”

二、“美术”与“艺术”

三、“要好之方法”

结语

征引文献

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是2021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桑兵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电子书
本书以35个专题为纲,对中国文化的基础、制度、宗教、学术、艺术及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展示和分析,梳理了自上古至近代文化发展演进的整体历程。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电子书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互动融合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图书史: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电子书
中国古代图书史的宏观研究,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史。
天堂之奶:一部鸦片全球史(好望角系列) 电子书
一部鸦片史,半部是金钱对人性的嘲讽,半部是肉体与精神的悲歌。
发现医病纠纷:民国医讼凸显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民国时期医讼纠纷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