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

内容简介

汉语史上有两本天书,《易经》和《红楼梦》。重新发现“红楼”,重新发现“中国”……《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红楼梦》里获得淋漓尽致的呈现。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林黛玉的爱情期待,薛宝钗的生存策略,补天者的意兴阑珊,老祖宗的牌桌阴影,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或论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叙述阅读之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本书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方法,横坐标是世界文化,纵坐标是中国文化,从历史文化和生命美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红楼梦》,在王国维的悲剧说、胡适的考据说之后,从《红楼梦》所提供的真实图像和丰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命运。侬好!红楼!

作者简介

作家李劼,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

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增订版序

台版自序

首版自序

绪论 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

第一章 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

第二章 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

第三章 叙述阅读: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

第四章 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

第五章 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

第六章 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

第七章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

第八章 林黛玉的爱情期待

第九章 薛宝钗的生存策略

第十章 补天者的意兴阑珊

第十一章 老祖宗的牌桌阴影

第十二章 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

第十三章 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

第十四章 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

第十五章 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

第十六章 《红楼梦》与西方文艺复兴经典

后记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是2016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李劼。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家天下的家族世界:《红楼梦》建构的历史语境 电子书
《红楼梦》不是史书,却书写了历史。由此开放出一个全新的历史语境。它使得家天下和家族世界的界限高度重合。可谓,一家一天下,一花一世界。本书通过对《红楼梦》这部家族小说作“历史语境学”的解读,揭示出皇权和家族的复杂关系,以及大家族内部的权力结构、自我管理、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丰富细节,从而勾勒出奴性社会的基本轮廓。
红楼梦(下)(青少年版) 电子书
《红楼梦(套装上下册)(经典彩绘版)》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无论是文学造诣,还是故事情节,抑或是社会意义,都堪称我国古代伟大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了荣、宁二府由盛而衷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下的人情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红楼梦(套装上下册)(经典彩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红楼梦 电子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可以这样评价它: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之作,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一个长盛不衰的爱情传奇,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 电子书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