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

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之一。

内容简介

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主要论述《红楼》译学的建设问题,包括《红楼》译学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模式、新世纪《红楼》译学现状与展望等、《红楼梦》翻译图书述评等;微观层面主要聚焦于《红楼》译学的具体话题,如霍译《红楼梦》中的形貌修辞、霍译《红楼梦》中的附加疑问句、诗词押韵策略、《红楼梦》中“情”英译研究、“笑道”英译研究、回目书名英译研究、《红楼梦》英译者对汉语死喻的敏感性研究、《红楼梦》英译中的逻辑显化研究、《红楼》译评中的底本意识等。

作者简介

作者冯全功,浙江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南开大学翻译学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已完成浙江省社科项目一项以及三项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出版专著一部(《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红楼梦>英译研究》),入选外教社“博学文库”,并获浙大董氏基金奖励;在《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红楼梦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上篇 《红楼》译学:不懈的追求

《红楼》译学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模式

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2000—2010)

喜看红学添新枝——《红楼梦》翻译研究专著述评(1976—2015)

中国文学经典的译介之路与阐释空间——基于《红楼梦》英译的若干思考

中篇 《红楼》译评:不断的探索

《红楼梦》中“情”及其英译

《红楼梦》中“笑道”翻译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回目中人物评价词英译探析

霍译《红楼梦》中附加疑问句研究

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中诗体押韵策略研究

麦克休姐妹《红楼梦》回目英译研究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改译研究——基于《中国文学》期刊版和全译版的对比分析

论《红楼》译评中的底本意识——兼评《<红楼梦>英译艺术比较研究》

这《红楼》不是那“红楼”——互文写作理念下英语小说《红楼》评析

旧金山英文版歌剧《红楼梦》的推介与接受——基于相关网络资源的分析

下篇 《红楼》译论:不停的思考

论译者的翻译个性——以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为例

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貌修辞——以霍译《红楼梦》为例

文学翻译中的整体细译与整体细评——从霍译《红楼梦》分卷标题的汉译谈起

英语译者对汉语死喻的敏感性研究——以四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中文小说英译中的逻辑显化研究——以霍译《红楼梦》中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为例

论文学翻译中的诚信观——以杨译、霍译《红楼梦》为例

论文学翻译中的互文翻译观及其应用——以《红楼梦》复译为例

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是201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冯全功。

得书感谢您对《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翻译文学导论 电子书
为中国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
我看《红楼梦》 电子书
本书作者从《红楼梦》里摘取出特有的青春、人物、世情种种场景,用自己对现代生活的观感,对其中的各色人物、各样生存状态、各种人情世故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巴蜀文学与文献研究论稿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巴蜀地区的文学与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巴蜀文学研究、巴蜀女诗人研究、巴蜀文学文献辑补和巴蜀名人年谱整理。本书避开了学界对唐、宋巴蜀文学研究的热点,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晚唐五代和明清时期的巴蜀地区,不仅研究巴蜀地区有名的作家、作品和诗文流派等,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及巴蜀地区的才女作家,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和系统研究,同时对相关巴蜀文献进行了辑补和整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具
红楼梦(下)(青少年版) 电子书
《红楼梦(套装上下册)(经典彩绘版)》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无论是文学造诣,还是故事情节,抑或是社会意义,都堪称我国古代伟大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了荣、宁二府由盛而衷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下的人情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红楼梦(套装上下册)(经典彩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红楼梦 电子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可以这样评价它: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之作,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一个长盛不衰的爱情传奇,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