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本书是中国学术史上绕不开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史》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列举了大量的参考书籍,使好学的读者可以依着他的指引,进一步去寻求他引用的原书,更进一步去寻求他不曾引用的材料。这正是开山的工作。引用资料自六经、诸子、廿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至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无不详为选辑,共有六百余种之多。
由于作者身经清末政治腐败濒于崩溃之际,深慨民族自尊心的丧失、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无从抵制,因此蓄志阐述中国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强我民族自尊心,抉择中国文化的特点,以鼓励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作者简介
作者柳诒徵,17岁考中秀才,后曾就读于三江师范学堂。曾任教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宁属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中央大学;曾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图书馆馆长,国民政府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兼任国史馆纂修。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复旦大学。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弁 言
绪 论
第一编 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第一节 国土之区画
第二节 官吏之职掌
第三节 乡遂之自治
第四节 授田之制(附兵制)
第五节 市肆门关之政
第六节 王朝之教育
第七节 城郭道路宫室之制
第八节 衣服饮食医药之制
第九节 礼 俗
第十节 乐 舞
第十一节 王朝与诸侯之关系
第十二节 结 论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民权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 子
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
第二编 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入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第十章 佛教之反动
第十一章 隋唐之统一及开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
第十四章 工商进步之特征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间社会之变迁
第十七章 雕板印书之盛兴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学
第十九章 政党政治
第二十章 辽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学校及书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间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运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学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
第三编 近世文化史
第一章 元明时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东来
第三章 明季之腐败及满清之勃兴
第四章 西方学术之输入
第五章 清代之开拓
第六章 满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学校教育
第十章 考证学派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鸦片之祸
第十二章 内治之腐败及教匪发捻之乱
第十三章 外患与变法
第十四章 译书与游学
第十五章 机械之兴
第十六章 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变迁
第十八章 经济之变迁
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国学基本文库)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柳诒徵。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史(上下册)(国学基本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