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深度解读治理本质,探索未来韧性与进步性治理路径。
内容简介
作者从治理的本质出发,详细分析了治理与统治加管理的区别,深入讨论了治理失序的原因,指出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行权共治与分权制衡机制,尤其强调激励约束、透明度和问责的重要性。
在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聚焦于中国现实,深入剖析了作为治理机制的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治理与公共治理如何紧密交织、相互影响;互联网和数智时代的治理,以及与此相关的数据治理的底层逻辑和基本架构。
尤其有意思的是,书中对我国公共治理中屡禁不绝的形式主义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学分析,为应对这一弊病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作者结合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探讨了如何增进治理的韧性和进步性。
作者简介
作者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企改革首席专家,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包括公司治理、公司金融、经济增长等,近年来特别关注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机制。他的主要工作是政策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在政策制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参加与世界银行合作的课题《中国2030:建设一个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还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对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见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等学术期刊,近年公开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兴起及其公司治理》《解放国企》《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国有企业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重构增长秩序》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第一章 治理的本质
一、治理不等于统治加管理
二、治理的历史痕迹和文化精神
三、治理与管理的分际及交叠、错位
四、治理形式的多样性和治理内核的同一性
五、本质:行权与共治
第二章 治理的秩序
一、治理为何丧失秩序
二、达成治理秩序的核心与基础
三、治理秩序的成本与可能的副产品
四、结语:治理秩序与强力秩序之间的悖论
第三章 治理的能效
一、如何审视治理能效
二、企业家精神、能人主义与治理主义的差异
三、亲创新的治理能效观
四、接力视角和文明进步视角的治理
五、结语
第四章 治理中的参与行权与制衡分权
一、参与行权的要件
二、制衡分权的基本逻辑
三、一些讨论
第五章 治理中的选人用人与激励约束
一、公司治理中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
二、公共治理中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
三、声誉、地位以及社会评价、市场评价的重要性
四、结语
第六章 治理中的问责
一、管理中的问责与治理中的问责
二、公司治理中的问责
三、公共治理中的问责
四、谁来问责及对什么问责
五、一些讨论
第七章 治理中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一、公司治理中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二、公共治理中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三、独立中介机构、分析机构与传媒的作用
四、对造假、误导、欺诈与腐败的惩治
五、结语
第八章 治理中的纵向关系
一、企业集团中的治理与管理
二、国家治理中的纵向关系:央地关系与分级治理
三、一些讨论
第九章 国企治理及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一、国家治理如何影响国企治理
二、我国国企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联
三、一些讨论
第十章 作为治理机制的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不能仅仅被视为资源配置机制
二、为什么市场经济是一种治理机制
三、市场经济与良好公共治理之间的相互促进
第十一章 互联网与数智化时代的治理
一、互联网和数智化与治理的关联
二、一些具体的治理构建和治理改革
三、广泛意义上的治理挑战
四、结语
第十二章 数据治理的底层逻辑与基础架构
一、正确理解数据和数据权利
二、数据治理的底层逻辑
三、数据治理的基础架构
四、数据治理最佳实践与全球数据治理
第十三章 形式主义的经济学分析
一、通过焦点事件和各级文件界定形式主义
二、对层级体系和各层级任务的分析
三、对各层级成本的分析
四、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五、结语
第十四章 通向韧性和进步性治理
一、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二、给治理赋予韧性:研究与实践进展及局限性
三、公司治理中的韧性:最佳实践与最新进展
四、公共和社会治理中的韧性:参与、公正、社会可信度及“用脚投票”
五、治理中的进步性
六、一些讨论
跋
治理的性质是2025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张文魁。
得书感谢您对《治理的性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