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通过以清遗民为代表的末代士人群体来呈现近代中国政治史的一个侧影。
内容简介
与历朝遗民不同,清遗民面临着道德和价值之源的干涸,经历着从“遗民”到“弃民”的角色转变,他们由此成为国家“脱节的部分”。但士人身份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变迁尤其是政治变迁极为敏感,后者深刻影响他们的活动、角色与命运。
文学书写既反映了他们的情感、体察与因应,也依稀显示了裹挟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混沌力量。
作者简介
作者潘静如,江苏灌南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近代文学,旁及古典诗学、明清艺术史。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种。著有《民国诗学》,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民初的遗民与租界
第一节 “海上流人”
第二节 “流人”的结社
第三节 以明亡哭清亡
第四节 租界体验与京师记忆
第五节 “流人”意蕴与租界悖论
第二章 清遗民与北洋政权的依违离合
第一节 从漫社到赓社:谁是清遗民
第二节 “落叶”与天子
第三节 遗民话语与遗民伦理的向背
第四节 北伐前后孙雄的世变书写
第五节 清遗民与北洋政权
第三章 东北易帜前后的冷社
第一节 清遗老在东北
第二节 爱新觉罗·熙洽与冷社
第三节 旗帜的政治学
第四节 另类遗民袁金铠
第五节 审视伪满
第四章 “两京”沦陷区清遗民的位置
第一节 沦陷区日伪政权的“秩序重建”
第二节 “局外观棋事可哀”:故都与故老
第三节 “有限的政治姿态”:夏孙桐末年一瞥
第四节 汪伪政权与“螺壳道场”
第五节 沦陷区伦理的文化史考察
第五章 幽微的遗民意识
第一节 1948:李宣龚、陈曾寿引领的“重九”之宴
第二节 “同床各梦”的咫社
第三节 从遗老到遗少的同光记忆
第四节 许宝蘅的前世今生
第五节 遗民简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遗民时代:吴天任的浮城晚唱与现代迷思
后记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潘静如。
得书感谢您对《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