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身份与南宋诗文研究

士人身份与南宋诗文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选取南宋时期的诗歌和古文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唐宋转型”的大背景中,探讨其具体特质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内容简介

南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时代,具有诸多崭新特质,如作家群体向平民阶层的扩大、中小作家群体大量出现、文学面貌由雅到俗转变、文学出版的发达,等等。然而长期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界一直存在着重北宋轻南宋的倾向,尚有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侯体健,2010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王水照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华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骈文学会理事等。先后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曙光学者”。主要从事宋代文学与文献研究,著有《刘克庄的文学世界——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2013),整理《履斋示儿编》(2014)、《洪咨夔集》(2015)等。论著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全国古籍图书二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第二辑序

引言 作为独立研究单元的南宋文学

上编 身份与诗艺:南宋诗学的多维观照

第一章 “江湖诗派”与退居士大夫诗文

第一节 “江湖诗派”概念的梳理与南宋中后期诗坛图景

第二节 祠禄官制与地域诗人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祠官文学”与退居士大夫:以周必大为例

第二章 南宋诗人的诗艺探析

第一节 “石五六鹢”与南宋诗话中的“交蹉语次”“感官优先”

第二节 同题异流:刘克庄的梅花诗与梅花词

第三节 理学、气节与诗艺:钱锺书《容安馆札记》批评许月卿发微

第三章 楚辞学在南宋:洪兴祖与《楚辞补注》

第一节 洪兴祖生平行履与《楚辞补注》的成书

第二节 互文性阐释:《楚辞补注》中的“以骚注骚”

下编 结构与程式:南宋文章的知识考察

第四章 南宋骈文的审美结构与知识世界

第一节 洪适与两宋之际的四六文

第二节 《洪平斋四六笺注》与南宋启文结构

第三节 复调的戏谑:《文房四友除授集》的形式创造

第四节 四六类书的知识世界与晚宋骈文程式化

第五章 南宋散佚文章学著述考论

第一节 南宋评点选本《古文标准》考论

第二节 宋佚文话《纬文琐语》考论

第三节 明抄残本《新编四六宝苑群公妙语》考述

第六章 作为批评资源的南宋学术笔记

第一节 《履斋示儿编》的学术得失与版本流传考略

第二节 《爱日斋丛抄》体例臆测与文学史价值

文章原刊一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士人身份与南宋诗文研究是201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侯体健。

得书感谢您对《士人身份与南宋诗文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修订版)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的作品。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电子书
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最为典型。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以色列阿拉伯人:身份地位与生存状况(1948~2018)(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电子书
本书将从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展示阿拉伯少数民族在以色列建国近七十年来的生存状况。
武威地区西夏遗址调查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武威市及其周边县的西夏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普查,对这一地区的西夏文物遗址进行了认真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武威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西夏遗址档案,既有对个案遗址的介绍、对重要文物的研究,又有对同类遗址性质及其价值的探讨和论述,为以后深入研究西夏历史文化以及武威地方史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也为有关地区的西夏遗址调查与研究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