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口头创作与族群文化品性:文化场视域下的壮族民间文学

民众口头创作与族群文化品性:文化场视域下的壮族民间文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壮族民间文学的历史和文化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文学-文化批评和民俗学田野作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壮族民间文学置于整个壮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与社会群体文化结构的网络之中,探讨其在由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因素构成的“文化场”中的表现形态与发展演变,着重论述了歌咏文化、稻作文化、师麽文化对壮族民间口头韵文、口头叙事文学创作及乡村仪式演剧的深刻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壮族民间文学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关系,特别是汉族文化对壮族民间文学的重大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  言

第一章  “文化场”与壮族民间文学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场

一、 文化场的界说

二、 文化与文化场的关系

第二节  壮族民间文学文化场的构成

一、 时间的视角

二、 空间的视角

第三节  壮族民间文学文化场中的文化关系及其总体特点

第二章  歌咏习俗与壮族民间文学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壮族歌咏习俗

第二节  壮族口头韵文创作的内容与形式

一、 壮族口头韵文创作的种类和内容

二、 民间口头韵文创作在艺术形式上的民族性

第三节  歌咏习俗与壮族口头韵文创作的繁盛

一、 歌咏习俗孕育和产生了壮族口头韵文创作作品

二、 壮族民间长诗的繁荣是壮族歌咏习俗繁荣的标志

第三章  稻作文化与壮族民间文学

第一节  壮族传统社会的稻作文化表征

一、 冠以汉字“那”的地名现象

二、 水稻种植为中心的生产格局

三、 稻米制品为主食的饮食结构

四、 与稻作生计交融的传统节日

五、 受稻作观念浸染的人生礼仪

六、 稻作文化涵化的民间宗教

第二节  稻作文化与壮族口头韵文创作

一、 传授稻作生产知识和经验的歌谣

二、 抒发稻作劳动情绪的歌谣

三、 稻作农业祭祀歌谣

四、 稻作农事歌谣的衰微与保护

第三节  稻作文化与壮族民间散文叙事

一、 有关壮族稻作起源的生成性神话

二、 有关壮族稻作农业的解释性传说

三、 有关壮族稻作农业的讲述性故事

第四节  稻作文化与壮族麽公手抄经书

一、 寻找谷种、驯化野生稻与稻作的起源

二、 “骆田”与稻作农业的发生与发展

三、 “长石”与史前时期华南地区的犁耕

四、 造牛、驯化野牛、造犁与牛耕

五、 水稻种植时令及耕作制度

六、 赎稻魂、赎牛魂与禳解等稻作农业祭祀

第四章  师麽传统与壮族民间文学

第一节  壮族师麽信仰传统及其特点

一、 壮族民间宗教的层次结构和师麽传统的性质

二、 壮族师麽信仰传统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节  师麽传统与壮族师公手抄经书

一、 国兴屯壮族师公及其经书概况

二、 各地壮族师公的代表性经书简介

三、 壮族师公经书反映的基本信条和宗教教义

第三节  师麽传统与民间壮师剧创作

一、 从师公“唱(跳)师”到民间壮师剧

二、 民间壮师剧的传承发展与民俗文化

三、 民间壮师剧与壮族传统伦理道德

第五章  汉族文化与壮族民间文学

第一节  汉族文化与壮族民间散文叙事

一、 壮汉文化交流与壮族神话谱系

二、 壮汉文化交流与壮族民间传说故事

第二节  汉族文化与壮族民间叙事长诗

一、 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及小说与壮族民间长诗

二、 汉族孝子故事与壮族师公手抄唱本

第三节  汉族文化与民间壮剧创作

一、 壮汉文化交流与民间壮剧的形成及发展

二、 取材于汉族题材的壮剧传统剧目

第四节  文化整合、文化认同与壮族民间文学

一、 文化整合与壮族民间文学

二、 文化认同与壮族民间文学

主要参考文献

民众口头创作与族群文化品性:文化场视域下的壮族民间文学是199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杨树喆。

得书感谢您对《民众口头创作与族群文化品性:文化场视域下的壮族民间文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说服:公共关系中的文化与修辞 电子书
当前公关领域内的竞争已经演变成符号意义、叙事版本和叙事结构的竞争。以“管理”为代表的功能学派无法发挥公关作为一种社会话语力量所具有的形塑公众价值与信仰的作用,同时“文化转向”下的公关研究无法偏离功能学说下的说服范畴。那么,有没有一种路径可以统合“功能”和“非功能”两大范式的联系点,同时使公关的“文化转向”路径更加完善呢?我们应回到说服文化及其理论本身,采用修辞分析和叙事研究探究说服文化的三大具体指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 电子书
你知道的闯关东,可能更多来自于影视的民间传说,这本书从专业历史研究的角度,重新理解闯关东。
剪纸与文化:中国传统剪纸图说 电子书
中国剪纸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技艺方面来说,还是从表现力方面来说,它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书分为认知篇、纹样篇、寓意篇、故事篇、服装篇和饰物篇6章,共60个主题,收录了400余幅作品。认知篇从剪纸的起源、发展讲起,然后介绍了团花剪纸、门笺剪纸、皮影人物剪纸等;纹样篇涉及彩陶纹饰、青铜纹样、历代云纹、敦煌藻井、纸上青花、十二花神等主题;寓意篇以“福”为主线,
公共关系的文化想象:身份、仪式与修辞 电子书
本书从公共关系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梳理入手,尝试寻找两者的接合点,进而提出公关的三个主要文化属性:公关参与主体的身份与权力;公关行为中的情感互动;“符号-意义”的象征性表达体系。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公共关系实践具有被主导范式忽视的行为的“象征性表达”的文化属性,公关文化分析就是针对公关文化属性展开的研究。这一分析路径主要关注情境、仪式、身份、情感、社会关系,以及话语、叙事、修辞、隐喻等文化变量在公关
EFL交际课堂中的教师口头纠错反馈研究 电子书
本书作者以4个听说班的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刺激回忆访谈和个性化语言测试等方法,采集了784个反馈语段(合2160分钟的课堂录像)、192则刺激回忆报告和382道试题的测试结果,从反馈的方式、明晰度、复杂程度、语言重心、包含的元语言和副语言六个方面,探讨了我国EFL交际课堂中的教师口头纠错反馈的分布特点,学习者对反馈的关注度,以及反馈的效果。最后,作者对外语教学实践与未来反馈研究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