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一百年: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精神探微

阿Q一百年: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精神探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从阿Q身上窥见民族根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张梦阳先生历三十年沉淀而成的、再思考阿Q的全新学术专著。

全书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从学史论、典型论、悟性论、历史论等大的宏观视野入手,高瞻远瞩而又入木三分地剖析阿Q的言谈举止;从微观视角深入揭示了阿Q精神现象活泼而又异常深邃的含意;从各个发展历程考察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的种种变化。借助阿Q这一人物形象和世界文学中经典角色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奥勃洛摩夫比较,启迪读者对自己和宇宙重新进行认识。

作者简介

作者张梦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现为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鉴湖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绪论: 鲁迅研究的深层视角

鲁迅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现象学

从精神现象学的深层视角研究鲁迅的设想

首先聚焦透视阿Q

学史论: 阿Q典型研究的历史回顾

阿Q的诞生

回溯20年代的最初反响

看看鲁迅自己怎么说

20、30年代的进展

40年代的深化

50年代初冯雪峰的“精神寄植说”与庸俗阶级论的泛滥

50年代中期何其芳的“共名说”

李希凡的驳难与论争的继续

“文革”夹缝中李何林的观点

70年代末的复苏

80年代初期陈涌的研究

吕俊华等人对精神胜利法的探索

研究视野的开放

林兴宅的系统论观点

全面分析《阿Q正传》的专著

注重学术史的研究

80、90年代的新趋向

21世纪的要文

再回到冯雪峰的“精神寄植说”

典型论: 精神典型的概念界定与分析

需要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阿Q精神胜利法的普遍性

精神幻觉与物质实境

精神典型的具象性

性格系统

精神高于性格

抽象与变形

历史论: 中国历史上的精神胜利法和阿Q式的“革命”

从学者到皇帝都认为“西学起源于中学”

清朝战败后的自我圆场

一个精神胜利法的小故事

雷颐对晚清精神氛围的透视

鲁迅长期的思考和酝酿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

艺术论: 轻灵、跳荡,举重若轻

艺术特色

一、短与长

二、轻与重

三、深与浅

四、巧与拙

所受影响

作家条件

文学后裔

悟性论: 精神典型的接受美学与哲学启悟

“剥离”反省与联想反省

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

余论: 从阿Q典型研究史看鲁迅研究的方法论

前沿意识与学术史研究

面对原始的学术问题

对思维方式与认识能力的反思

结论: 《阿Q正传》作为哲学小说的精神反思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阿Q一百年: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精神探微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张梦阳。

得书感谢您对《阿Q一百年: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精神探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 电子书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
鲁迅至赵家璧信札 电子书
本书为鲁迅至赵家璧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六年的信札,另包括:致赵景深(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致罗體岚(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日)、致陈浚(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致钱君鋾(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七日)、致顾颉刚(一九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等内容。
魂断阿寒湖 电子书
一部集青春、恋爱、生死、推理、爱与性为一体的自传小说。
阿满和麦茶 电子书
欢迎来到友善可爱又傻得冒泡的猫猫世界。还有奇奇怪怪的猫咪行为科普,爱猫人才懂的日常。
鲁迅小说文体反讽性研究 电子书
反讽是鲁迅小说重要的文体特点之一,在其小说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有充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