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探究分析政治传播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政治传播活动的基本结构、政治传播主体、政治传播内容、政治传播中介、政治传播客体、政治传播效应、政治传播形态几方面来研究探讨人类信仰的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规律。
对人类社会各种信仰领域和信仰现象以及人们对信仰的认识、思考、总结、概括进行科学的抽象、一般性的研究。本成果是国内学术界对于信仰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既有重大的“学科”建设拓新拓展意义,又有理论观点的学术创新意义。
作者简介
荆学民,1959年生,山西临猗人,哲学博士,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教授、传播学专业政治传播方向博士生导师;兼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文明与信仰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尤其集中在信仰问题与信仰理论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政治传播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从三个维度认识政治
一、从国家维度认识政治
二、从与经济对应的维度认识政治
三、从社会结构维度认识政治
四、用何种范式来分析政治
五、政治体制的两大模型
第二节 从社会的深度理解传播
一、传播是一种交流
二、传播生成社会
第三节 从政治与传播视界融合理解政治传播
一、传播所生成之社会以政治为轴心
二、社会中政治始终统摄着传播
三、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
四、政治传播与传媒政治
第四节 区别几种涉及政治传播的学科
一、政治学与传播学视界融合中的政治传播
二、政治传播与政治传播学
三、政治传播与传播政治经济学
第五节 把政治传播作为一种活动来研究
一、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人类活动与政治传播活动
第二章政治传播主体
第一节 人是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
一、“谁”是人不是物
二、人是“传播者”
第二节 政治传播主体形态
一、主体的社会本质与传播的社会本质的契合
二、主体的个体形态
三、主体的集团形态
四、主体的社会总体形态
五、主体的人类形态
第三节 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一、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哲学解析
二、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国家与政府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一、国家作为政治活动主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凸显
二、国家作为政治传播主体对传媒体制的宰制
三、国家作为政治传播主体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政党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一、政党与国家关系的几种形态
二、政治竞选的媒体操持:民主政治中的政党政治传播
三、政治教化的媒体控制:集权政治中的政党政治传播
第六节 社会共同体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一、两个层面的政治共同体
二、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主体
三、宗教组织是不可忽略的政治传播主体
第七节 个人作为政治传播主体
一、政治领袖是依赖权力获得地位的传播主体
二、政治精英是依赖政治思想获得地位的传播主体
三、意见领袖是汇聚与分流信息的政治传播主体
四、草根民众是互联网时代的政治传播主体
第三章政治传播内容
第一节 解读政治信息
一、信息与政治信息
二、政治信息的分类
第二节 作为一种政治信息的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属性是一种观念信息
二、意识形态的三个维度
三、现代意识形态的五个特征
四、被传播的意识形态(一):对大众媒介的浸染
五、被传播的意识形态(二):砥砺与“终结”
第三节 作为政治信息的政治价值
一、政治价值的三个级态
二、政治价值与政治价值观
三、政治价值能不能传播
四、政治价值要不要传播
第四节 作为政治信息的政治文明
一、政治文明没有政治冲突性
二、政治文明唯有通过传播而融合
第四章政治传播中介
第一节 中介、媒介、媒体
一、哲学意蕴的“中介”
二、传播学意蕴的“媒介”
三、实体意蕴的“媒体”
四、政治传播中的“中介”定性
第二节 作为基础性中介的政治组织
一、组织与政治组织
二、政治组织传播机构
三、政治组织传播机制
四、政治组织传播中的偏差
五、扁平化与网络化:政治组织传播的走向
第三节 作为核心性中介的大众媒介
一、大众、大众传播、大众媒介
二、大众媒介的本质与功能
三、大众媒介的分类与差别
四、大众媒介的新形态:“新媒介”的政治担当
第四节 作为外表性中介的政治话语
一、话语的政治性
二、政治话语霸权
三、政治话语的自我指涉
四、政治话语的妖魔化
五、政治话语的中国困境
第五章政治传播客体
第一节 客体、对象、受众
一、哲学意义上的客体与对象
二、对传播学“受众理论”的反思
第二节 政治传播客体的内与外
一、国际政治传播客体的性质
二、内外有别与内外关联
第三节 作为客体的精英与群氓
一、政治精英的客体性
二、群氓的历史演变
三、群氓的基本特征
四、群氓的接受机制
第四节 作为客体的臣民、市民与公民
一、臣民:国家与社会合一中的政治传播对象
二、市民:国家与社会分离中的政治传播对象
三、公民:国家与社会融合中的政治传播对象
四、臣民、市民、公民作为政治传播对象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政治传播效应
第一节 对传播学效果论研究的检讨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状貌
二、传播学传播效果研究的褊狭性
三、传播学传播效果研究与政治传播效应研究
第二节 政治传播效应(一):推进政治民主
一、政治学中被妖魔化的民主
二、民主化中的政治传播
三、催化剂与毒药:民主化中的媒体
第三节 政治传播效应(二):形成公共舆论
一、公共与公共性
二、公共性的政治品性
三、公共性与媒介公共性
四、公共领域的历史变迁
五、公共舆论
六、传媒化的公共舆论
第四节 政治传播效应(三):构建政治合法性
一、研究合法性的几种路径
二、合法性存在的政治前提
三、政治合法性的基本要件
四、依赖于政治传播而存续的政治合法性
第七章政治传播形态
第一节 政治宣传
一、宣传:去妖魔化的界定
二、政治宣传的构成要素
三、政治宣传中的操纵
四、政治宣传与政治动员
五、政治宣传中的“议题构建”
六、政治宣传中的“认同聚合”
七、政治宣传的层次
第二节 政治沟通
一、政治沟通的基本含义
二、政治沟通的基本机制
三、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
第三节 政治营销
一、政治营销的理论渊源和种种观点
二、政治营销与民主关系的二律背反
三、政治营销与市场关系的二律背反
四、政治营销:政治传播新形态
五、政治营销中的政治广告
六、政治营销中的政治公关
第四节 三大形态的逻辑关系和理论比较
一、从政治宣传到政治沟通
二、从政治沟通到政治营销
三、政治营销对政治宣传的“升华性”回归
四、“新宣传”:政治营销的一种现代印证
第五节 三大形态的实践过程
一、政治宣传实践
二、政治沟通实践
三、政治营销实践
参考文献
政治传播简明原理是2015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荆学民。
得书感谢您对《政治传播简明原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