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收录赵世瑜教授关于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研究成果,一部出色的学术论著。

内容简介

《狂欢与日常》从中华帝国晚期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伸,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

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10余年间关注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结果,分概说、地域研究、个案研究三个部分,并附有关理论、方法论的探讨。

全书内容恰如其名“狂欢与日常”,揭示了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的基本特征,即他们不仅构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体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一动,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们的生活节奏。

作者简介

作者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首批培养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曾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及民俗学史。主要著作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叙说

概说之部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寺庙与民间文化——以明清时代为例

民间社会中的寺庙:一种文化景观

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

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

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

地域研究之部

明清时期的华北庙会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之比较

明清华北的社与社火——关于地缘组织、仪式表演以及二者的关系

个案研究之部

明清以来妇女的宗教活动、闲暇生活与女性亚文化

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

鲁班会:清至民国初北京的祭祀组织与行业组织

附录

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

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

文献工作与田野工作——民间文化史研究的一点体验

后记

再版后记

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世瑜。

得书感谢您对《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的时间:形成、变迁与问题 电子书
本书认为时间是社会的产物,并加以论证。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电子书
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最为典型。
污名:差异政治的主体建构及其日常实践 电子书
梳理了污名的负面效应与社会危机,探讨了走出污名之可能与政治文明的社会之可能。
民间体育组织:中国经验与本土治理 电子书
本书对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出现、发展、演进进行历史描述,对现实状况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将4~6世纪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