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第二版)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阶层地位对人类的社会网络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中心主题是阶层地位对社会网络特征和社会网络构成模式的可能影响。具体而言,本书将阶层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测量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和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研究中国社会的个人社会网络状况。该研究不仅为中国阶层分析和网络研究提供新的实证数据,而且将为国际社会学界理解中国当前的阶层状况和社会网络现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促进中国阶层研究和社会网络分析与国际社会学界的交流与对话。

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个人生活、群体形成、组织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关系网络一直是社会学家所热衷研究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许多伟大的社会学家都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构成社会的基石。建制性的社会网络分析成熟发展以后,不同性质的个人社会网络的建立、维持及其功能更成为主流社会学家愈来愈重视的一个领域。但是,不仅关于讨论网的研究忽视了阶级阶层分析的视角,而且关于各种社会支持网络,无论是工具性网络还是情感性网络或朋友网络的研究,均没有将阶级阶层地位对社会网络特征的影响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专题,这为本书研究阶级阶层地位影响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作者简介

编者张文宏,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社会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社会学部,分别获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历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开大学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日本基督教国际大学、美国伦道夫学院、菲律宾马尼拉雅典娜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络暨社会资本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全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学评审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经济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研究方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导论:研究主题及其研究视角

第一节 研究主题

第二节 两种研究视角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 潜在贡献

第四节 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个人社会网络研究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发现

第一节 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

第二节 理性选择理论

第三节 关系强度理论

第四节 社会资本理论

第五节 阶级阶层结构影响社会网络的经验研究

第六节 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第三章 当代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

第一节 马克思和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经验研究模型

第二节 韦伯和后韦伯学派的阶级阶层理论

第三节 新的综合:当代中国大陆学者的社会分层框架

第四章 研究架构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架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抽样和资料收集方法

第五章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北京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 网络的关系构成

第三节 重要问题的内容

第四节 讨论网中的差序格局

第五节 社会网络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阶层地位对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阶层地位对城市居民讨论网特征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成员的阶层构成

第三节 阶层地位对社会网络关系构成的影响和社会网络构成的理性选择模型

第四节 阶层地位对重要问题内容的影响

第五节 总结

第七章 结论、贡献与局限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贡献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北京社会网络与健康研究调查问卷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第二版)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文宏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的地方领导阶层与地域社会 电子书
一部重新反思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过程的作品。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全4册) 电子书
为读者提供系统认识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和工具。
中国新社会阶层:基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实证分析 电子书
新社会阶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书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社交媒体与新中产阶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电子书
本书试图通过对中国新中产阶层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与过程的研究,对新中产阶层的社交媒介使用与社会资本建构的内在关系与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城市居民的职业、生活与社会态度 电子书
张文宏主编专著研究社会分层流动,分析城市居民就业、社交、家庭生活及社会问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