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制造强国的中国产业政策

面向制造强国的中国产业政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力图直面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迁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复杂、理论挑战的产业政策问题,努力开拓中国产业政策研究视野,提出更具建设性的产业政策命题。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十四章,总体的框架结构和篇章逻辑如下:

导论至第五章可以视为本书的“总论”篇,分别探讨了制造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转型的必要性、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要点及其对产业政策的要求、建设性的产业政策研究和政策主张、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障碍和破解思路、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政策的影响、产业政策有效制定和实施的组织过程六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和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解决的“系统”层面的问题。

第六章到第十一章可以视为本书的“产业政策工具篇”,是对特定产业政策工具的分析,各章分别对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技术路线图、技术标准、政策项目导入和管理、技术扩散政策、税收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可以视为本书的“创新体系篇”,这两章分别从共性技术供给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两个角度探讨了制造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完善和发展的方向。第七章到第十三章回答的问题都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和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解决的“模块”层面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黄群慧,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序言

导论 制造强国建设与产业政策转型

一 “过早去工业化”风险与制造强国建设

二 新工业革命是走向制造强国的机会窗口

三 5G和人工智能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战场

四 全面构建促进制造强国建设的产业政策体系

第一章 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 中国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 制造强国建设的三个关键维度

三 战略先导产业确立领先优势的战略和政策

四 确保极端情形下产业链安全的战略和政策

五 稳固制造业创新发展基础的战略和政策

第二章 建设性的产业政策研究

一 产业政策无用论的逻辑缺陷

二 与“功能性产业政策主导说”的商榷

三 “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与更具建设性的产业政策研究

第三章 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

一 “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一般含义及其中国特定性

二 制约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确立的利益冲突与政策惯性

三 竞争政策与结构性产业政策的有效协调

四 构建与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

第四章 贸易摩擦下的中国产业政策调整

一 “特朗普新政”与美国制造业回流

二 中美贸易的理论架构与动态关系

三 美国削减所得税与增加投资对中国的影响

四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主要判断与应对策略

第五章 产业政策制定的组织机制

一 产业政策的复兴与如何提高产业政策的质量

二 发展型国家与嵌入自主性能确保政策的合意性吗

三 中国产业政策制定的组织机制与程序调整

四 产业政策制定程序及其理论基础的重构

第六章 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

二 国外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

三 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支持方式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

四 对适合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支持方式的探讨

第七章 作为创新协调工具的技术路线图

一 技术路线图协调功能的相关研究

二 技术路线图协调功能的政策意义与应用案例

三 国家技术路线图协调功能的实现机制

四 促进技术路线图发挥协调功能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制造强国建设中的自主技术标准

一 技术标准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 制造强国建设中技术标准战略的选择

三 自主技术标准的培育机制

四 自主技术标准的“走出去”

第九章 以节能技术为例的技术扩散政策

一 概念演进:从“节能”到“能效”

二 节能技术扩散的路径与影响因素

三 中国节能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 加快我国节能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第十章 创新发展导向的税收政策

一 中国创新激励导向税收政策的基本现状

二 当前创新激励导向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完善创新激励导向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

第十一章 面向制造强国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 中国的人才状况及其对制造强国建设的影响

二 发达国家在先进制造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三 构建更好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十二章 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供给体系

一 共性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障碍

二 共性技术识别:破解“双盲”条件

三 基于竞合机制的共性技术研发制度

四 知识产权归属与共性技术扩散应用

五 促进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配套政策

第十三章 促进新兴技术突破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 区域创新体系与新兴技术突破的理论关系

二 构建有利于新兴技术突破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三 构建有利于新兴技术突破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面向制造强国的中国产业政策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群慧。

得书感谢您对《面向制造强国的中国产业政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产业政策安全论 电子书
由李孟刚著的《产业政策安全论(国家产业安全理论与预警机制)(精)》是在产业安全理论的框架下,对产业政策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的更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导论、产业政策安全的理论体系、产业政策安全效应、产业政策安全评价、产业政策安全实证研究。通过界定产业政策安全内涵,梳理产业政策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产业政策安全效应,提出产业政策安全的评价内容与方法等,初步构建了产业政策安全的理论体系,并结合当
中国制造2025强国之路与工业4.0实战:重构智慧型产业,开启产业转型新时代 电子书
未来的工业体系将更多地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网络协同模式开展工业生产,制造企业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订单、寻求生产合作、采购原材料、共同进行产品设计、制定生产计划以及付诸生产,整个环节都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沟通,而信息会沿着原材料传递,指示必要的生产步骤,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本书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工业4.0的技术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工业4.0落地中国制造业的步骤和任务。本书适合关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报告 电子书
本书对截至2019年年底的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全书分为五篇十一章。基础篇(第yi、二章)介绍了再制造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和关键技术等。行业篇(第三-七章)分别介绍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再制造、机床再制造、盾构机再制造以及办公设备再制造的概况、产业特点、发展现状和产业分析等。园区篇(第八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八个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或集聚区。法规篇(第九、十章)汇总了再制造国家政策
云工厂 开启中国制造云时代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云工厂的形成原理、核心内容、目标与基石,详尽阐述当前我国制造业如何构建云工厂、加快实现向智能云制造的转型,从各云工厂企业实现智能云制造的实践出发,分析当前在构建云工厂和在实现智能云制造探索方面先行企业的成功案例,对未来云工厂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本书适合关心“互联网+”“云工厂”“工业4.0”浪潮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如何实施转型的传统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阅读。
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实证研究 电子书
探索分析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影响机制,并尝试构建了两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间协同集聚的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