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第1辑)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第1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本期是第一辑。

内容简介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邀请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长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本书即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演讲稿的结集。

作者简介

编者付海晏,1975年生,湖北襄阳人。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访学。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宗教社会史、社会经济史、法律社会史研究。自2004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5项,参与并完成国家清史工商人物传、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发刊词

专题研究

民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计量研究与政府统计资料利用

一 计量史学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二 建构民国时期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石与原则

三 民国时期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

四 民国时期主要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

余论 如何充分发掘统计资料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价值

量化数据库与历史研究

一 前言:量化数据库研究的兴起与研究范式调整

二 国际大型量化历史数据库的创建与运用

三 量化历史数据库的学术价值

四 量化数据库运用中的挑战与机遇

五 无限可能:量化数据库与“求是型学术”在中国

中国历史时期经济总量估值研究 ——以GDP的测算为中心

一 研究缘起与初步探索:1930~1990年

二 国际学术大讨论与研究潮流的出现:1990年至今

三 从观点交锋到理论反思:历史GDP研究趋势的理性转变

四 对今后中国历史GDP研究的几点思考

从脚注中发现经济史:统泰升档案旧事(1790~1850)

统泰升档案

档案重现

档案背后的人物

档案沉浮之谜

结语

周学熙实业生涯中的社会网络关系考察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三 周学熙社会网络关系分析

四 周学熙社会网络关系与实业生涯

五 结语

北洋时期基层诉讼的规模、效率及结案方式

一 清代基层诉讼规模的推算与评估

二 北洋时期基层诉讼的规模

三 北洋时期基层诉讼中的结案率

四 北洋时期基层诉讼中的结案方式

结论

讲座实录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

大数据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

计量史学漫谈

一 计量史学在中国的传播

二 历史学者如何参与量化史学研究

三 与经济学者交流与合作

四 计量史学对传统史学的影响

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民间资本的地位和作用

稿约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第1辑)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付海晏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第1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