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探求现代人内在隐秘而焦虑的生命处境。吸收西方前沿社会理论来重新阐释古典问题的现象学社会学。
内容简介
着力疏解现象学及社会学展开的学术传统与核心概念,并探求现代人内在隐秘而焦虑的生命处境,一反迄今现象学界较为形式化的研究方法,转入对于具体生命的关照。在这个意义上,书中对西方思想的研究深深打下了现代中国人自我认识的烙印,这是一种难得的学术追求。作者功力深厚,熟稔文本,却也能从思想本身的脉络中跳脱出来,呈现出生活经验的底色。
作者简介
z者孙飞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士、硕士,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理论史、经典精神分析—社会理论、现象学—诠释学传统中的社会理论等。译著有素德·文卡斯特《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约翰·奥尼尔《灵魂的家庭经济学》等,合译作品有亚当·弗格森《道德哲学原理》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引言
第1章 主体间性与生活世界
第一节 舒茨早期的“主体间性”理论
第二节 舒茨中晚期的“主体间性”理论
第三节 此在的基本分析
第四节 从此在到新的意义分析之境
第2章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第一节 主体间性与方法论问题
第二节 韦伯-舒茨的两难问题
一 舒茨的方法论两难
二 两种思想史传统下的现代人形象之兴起
三 韦伯的应对及其困难
四 施特劳斯的批评与诠释学派的反驳
第三节 主体间性与社会科学之可能性/不可能性
一 作为存在论的方法论
二 木偶的世界
三 知识考古学
第3章 流亡者与生活世界
第一节 作为意义的生活世界
一 行动与行为之区分
二 有意义的生活世界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与流亡
一 匿名的他者
二 流亡的陌生人与至尊现实
第三节 流亡者
一 知识分子作为流亡者
二 现代行动者的流亡
第四节 作为流亡的生命
一 绵延与生活世界的二元结构
二 生命的流亡
第五节 流亡者与生活世界
第4章 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上):现代忏悔的发生学
第一节 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的交互可能性:保罗·利科的努力
第二节 福柯的忏悔发生学研究
第三节 自由联想法
一 自由联想的理论背景
二 自由联想法与还原分析
第5章 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下):弗洛伊德的案例剧场
第一节 忏悔者与生活世界
第二节 现象学地看
第三节 案例剧场
一 开始与神隐
二 鼠刑、旅程与狼人之醒
三 薛伯的神佑升天
第四节 理性与存在
第6章 生活世界再讨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与社会理论
第二节 重思现象学社会学: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开始
第三节 福柯背景下的弗格森的重构现象学社会学之努力
第四节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第五节 开放的与野性的社会学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是2018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孙飞宇。
得书感谢您对《方法论与生活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