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媒介:跨世纪的审思

新闻·传播·媒介:跨世纪的审思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宏观到微观,分点、线、面阐述了当代新闻、传播、媒介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论文包括理论研究、个案分析、现象解读等,时间跨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对当代媒介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全书共分为四辑,分别为:新闻理论与新闻教育、传播与文化、媒介研究、影视理论与文艺批评,既有对传统媒体如何创新的研究,更有对新媒体功能的探讨,还有对影视内容的关注与批评。

书中从现实和学术两方面考察宣传舆论界的发展与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作者丁松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与传播专业博士,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闻理论、文化与传播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辑 新闻理论与新闻教育

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实事求是:新闻舆论“四力”的源泉

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西部高校如何把握机遇

Web2.0时代高校教师博客的作用及出路

一、从博客到高校教师博客

二、高校教师博客的作用、问题及出路

影响体系:“网络传播概论”课程研究的主线

一、中国大陆网络传播研究历程的粗略梳理

二、影响体系:“网络传播概论”课程学习路径与主线

新闻史网络学习资源的多重考量

一、新闻史网络学习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新闻史网络学习资源分布调查

三、新闻史网络学习资源特点、局限及对策

晚清时期英国对华传播强势地位的生成与强化

一、英国的对华传播与宗教传播紧密交织

二、英国的对华传播重视与传播对象国的社会文化习俗“对接”,以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

三、英国的对华传播受众定位不断调整,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四、英国资产阶级报刊的涉华报道内容失衡,经常违背“客观”、“真实”的原则

五、英国的对华传播重视引导舆论、影响舆论和制造舆论,为英国的侵华活动造势和辩护

第二辑 传播与文化

文化政治与媒介环境学视域的交织

文化自觉与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以甘肃高校为中心的考察

论“伪公共卫生事件”与传媒报道

和谐社会中传媒功能的发挥

一、大众传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有利条件

二、大众传媒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中现存的突出问题

三、大众传媒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应对之策

教育传播学视野下的电脑写作概念厘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电脑写作概念的厘定

三、电脑写作的特性及其意义

经济报道要见人见物

论正确把握新闻和文学的辩证关系

第三辑 媒介研究

论沃尔特·翁的文字印刷媒介思想

引言

一、文字媒介如何重构人的意识?

二、印刷术对人类意识产生的微妙影响

三、印刷术的其他影响

论媒介环境学派的隐喻表达与隐喻思维

引言

一、麦克卢汉:“用破坏进行突破”

二、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

三、沃尔特·翁:语词——隐喻修辞学的指称单元

四、探讨与结论

麦克卢汉、沃尔特·翁与尼尔·波兹曼对美国政治竞选的不同阐释及其启示

一、作为热媒介、冷媒介的美国总统候选人

二、口语文化、书面文化与电子文化视野下的美国政治竞选辩论

三、结论与启示

大学生应当让汉字跃动纸上

提高对不良网贷的“免疫力”

一、大学生应着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大学生应适当提升自己的金融素养

三、为进一步有效防范不良网贷,大学生应不断提升媒介素养

四、大学生切不可忽视自身法律素养的提升

第四辑 影视理论与文艺批评

英雄叙事的扭曲与纠正

长征题材电影:应在历史语境下书写

后记

新闻·传播·媒介:跨世纪的审思是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丁松虎。

得书感谢您对《新闻·传播·媒介:跨世纪的审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电子书
国内学者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日思日睿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道学德行——仁义兴道德道德昌政化、人生日用——天地辟而人生万般通其日用、政治经济——道洽而政治盈虚有经济、宗教皈依——有限追逐无限出世返照世间、艺文学术——文章且须放荡治学要在严谨等。
学与思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学习与实践成果的结集。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新时代强军兴军思想的学习体会,对部队文化建设的探索,对提高个人素质的思考,以及在部队采访调研过程中的感悟;二是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评论,以军事题材为主,兼顾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影视作品;三是书评,从主题表达、叙事逻辑、人物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四是戏剧初探;五是创作的小说与反映当代艺术家生存现状的纪录片《八重塔》的脚本。
晚明印刷传播 电子书
传播技术教材:原理与应用、新闻传播基础、现代传播技术及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
历史与现实观下的中国新闻事业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展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