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与新闻生产研究:华尔街日报的涉华报道研究

国家形象与新闻生产研究:华尔街日报的涉华报道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进行了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为中心,以框架理论和新闻生产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集中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美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总体状况如何;

中美建交35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以《华尔街日报》为个案);

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形象是怎样生产和形成的;

如何在新闻生产机制上缩小“媒介现实”与真正的现实之间的差距。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探索理想国家形象建构的新路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家形象研究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框架理论

二、新闻生产社会学理论

第三节 国家形象研究的框架设计

一、以《华尔街日报》涉华报道为对象的考察

二、以“框架构成”为取向的技术路线

三、以主客体为视角的研究框架

四、以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美经贸摩擦与中国经济形象建构

第一节 1983年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二节 1993—1994年中美最惠国待遇之争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2010年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四节 中美经贸摩擦报道与中国经济形象的变迁

一、报道框架的使用及变化

二、中国经济形象的历史变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权问题与中国政治形象建构

第一节 2008年拉萨“3·14事件”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二节 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大陆事件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人权问题报道与中国政治形象的变迁

一、报道框架的使用及变化

二、中国政治形象的历史变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台军售与中国安全形象建构

第一节 1981—1982年美国军售F-X战斗机案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二节 1992年F-16战斗机案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1999—2000年美台军售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四节 2001年美台军售案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五节 2010—2011年美台军售案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六节 美台军售问题与中国安全形象的变迁

一、报道框架的使用及变化

二、中国安全形象的历史变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领导人访美与中国领导人形象建构

第一节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二节 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2011年胡锦涛主席访美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四节 2012年习近平副主席访美的报道

一、样本选取

二、结果分析

三、小结

第五节 中国领导人访美报道与中国领导人形象的变迁

一、报道框架的使用及变迁

二、中国领导人形象的历史变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华尔街日报》中国形象的生成机制

第一节 影响报道框架形成的因素

一、有关报道框架形成的学说

二、本章分析的数据来源

第二节 个体意识导致对中国的认知差异

一、个人经历影响对中国的看法

二、职业认知决定涉华报道的理念

第三节 媒介组织的新闻常规和日常控制影响题材选择

一、新闻常规影响题材选择的范围

二、媒介机构的内部控制影响题材选择的自主性

第四节 媒介组织外部层次决定涉华报道的体制情境

一、行业现状决定涉华报道的运作空间

二、社会机构影响涉华报道的话语选择

三、政策压力影响涉华报道的倾向

第五节 社会系统影响涉华报道的立场

一、文化差异影响涉华报道的价值判断

二、意识形态影响涉华报道的立场

本章小结

附录A 内容分析编码表

附录B 关于美国媒体涉华报道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C 关于美国媒体从业人员涉华报道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国家形象与新闻生产研究:华尔街日报的涉华报道研究是2020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雷晓艳。

得书感谢您对《国家形象与新闻生产研究:华尔街日报的涉华报道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末宣讲与演说研究 电子书
言语传播在清末的勃兴究竟具有怎样的媒介文化意义?透露了什么社会讯息?这些一直是传播史学界极少触碰的领域。本书聚焦清末的宣讲与演说活动,以清末社会变局为背景,探究言语传播兴盛之原因和这种媒介现象本身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在系统梳理清代宣讲与演说传播的内容、面貌、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透过这两种言语传播形式在清末剧烈变革的表象,揭示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及人际交往关系之变,进而探索传播媒介进化与社会结构、社会
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涵盖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助力从业者专业成长。
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首次全面研究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根据东南亚国家语言构成特点,从语言政策历时维度与语言类型两个维度分析东南亚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的特征,在语言类型维度上,提出两大类型划分法:以单一族裔为主导的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与多族裔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并以各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为基础,运用政策分析“要素-过程-价值”三维度对各国语言教育政策进行分析,探讨语言教育政策与国家建构间的关系。
语言理论研究与应用 电子书
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致力于揭示英汉空间思维的表现形式、概念表征空间性特征和信息组织的结构模式;厘清认知语义学理论中不同术语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有助于各理论的整合;深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为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补充。
在牛津的日子:访学见闻与研究感悟 电子书
从一位留学人员在英伦一年的学习研究生活为主线,透视了一位普通访问学者眼中的异域文化、留英生活和学术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