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核战争边缘的历程

我在核战争边缘的历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回顾核危机时刻,呼吁无核世界!

内容简介

当代最严峻的安全威胁是一颗核弹在某个城市里有随时爆炸的危险,这是佩里通过自己亲历广岛事件的特殊经历得出的结论:核武器不再给我们提供安全,而是给安全提供危险。这也是本书整体内容的核心点——如何遇到和对抗核威胁。作为知情者,作者旨在把我们面临的严峻核危险告诉全世界公众,敦促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大大降低这种危险,并通过其长期研究和深刻经验,提供了最优建议,即怎样做才能使未来数代人摆脱逐年增长的核危险。 本书阐述的事件构成“选择性回忆录”,记录佩里在核时代的成长,作者从普通军人到担任美国国防部长期间,坚定不移地为确保全球核武器永不被再使用进行不懈的努力,并希望引导世界再次走上建设性的禁核道路。

作者简介

[]威廉·佩里,自1994年2月—1997年1月担任美国第19任国防部长。此前,他曾任主管研究与工程的国防部副部长(1977—1981)和国防部常务副部长(1993—1994)。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致谢

缩写词

1 古巴导弹危机:一场核噩梦

2 天空之火

3 苏联导弹威胁加剧,急需了解其性能

4 硅谷的创业者和侦察技术的发展

5 应国家之召

6 抵消战略的实施和隐形技术的出现

7 建立美国的核力量

8 核警报、军备控制以及失去的核不扩散机会

9 国防部副部长作为外交官

10 回归平民生活:冷战结束,但是核历程仍在继续

11 回到华盛顿:“失控的核弹”的新挑战及国防采购改革

12 我成为国防部长

13 拆除核武器及建立纳恩—卢格遗产

14 朝鲜危机:遏制一个核国家的出现

15 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及为禁止核试验条约而斗争

16 北约、波斯尼亚的维和及增进与俄罗斯的安全联系

17 “无瑕疵地入侵”海地及加强西半球安全联系

18 军人作战能力与其生活质量之间的“钢铁逻辑”

19 再见,军队

20 与俄罗斯的安全联系垮塌了

21 寻找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共同基础

22 评估对朝鲜的政策:成功和悲剧

23 在伊拉克的惨败:当时与现在

24 核安全团队:前“冷战勇士们”提出新观点

25 前进之路:希望世界无核武器

我在核战争边缘的历程是2016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美]威廉·J·佩里。

得书感谢您对《我在核战争边缘的历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在厦大三十年 电子书
本书是潘维廉教授从教厦门大学三十余年的回忆录,记叙了潘维廉教授来到厦门大学,在工作和生活上逐渐适应了厦门大学的环境,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开始了从教生涯,从厦大出发走遍福建甚至环游中国,著书立说成为一名讲好中国故事的人的动人故事。本书是潘维廉教授从教厦门大学三十余年的回忆录,记叙了潘维廉教授来到厦门大学,在工作和生活上逐渐适应了厦门大学的环境,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开始了从教生涯,从厦大出发走遍福建甚至环
我和我的母校 电子书
作者的《我和我的母校》通过对以往岁月记录和书写的方式,来回望有幸和母校结成的跨世纪情缘,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深化的爱生如子和感恩母校之间的情感对流。全书分成6个章节,从美丽校园重要景点的情感漫游开始,再次一一走进当年为人师表、育人有方的作者的老师这个集体,手足情深、美美与共的作者的同学这个班级,和睦相处、快乐共事的作者的同事这群伙伴,师生互爱、教学相长的作者的学生这批弟子,还有心系南强、花开榕城
在路上 电子书
“山西电网新视界”系列丛书,是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文学创作选题工作的重要成果。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制定文学创作三年规划,提出了“通天气、接地气、聚人气”的工作思路,以文协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平台,成立了诗歌、小说、散文、纪实、影视、朗诵6个小组,培养了一支文学创作劲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获得了多项奖项。通过多角度、多题材的形式,生动鲜活的抒写了电网人的感人故事,丰富了电网
我的高考:女生的故事 电子书
与男生相比,女生的高考之路有什么不同?在不同的年代,女生又是如何进入高考?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区的33位女性高考亲历者向读者讲述了她的高考史。
在未来,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电子书
梦想是点亮青春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正是因为有梦想,敢追梦,才让我们的青春变得不一样。本书描写了以文学爱好者陈辰为代表的一群少年,从默默无闻到闪闪发光的心路历程。在朋友的鼓励下,“笔杆子”陈辰参加全市中学生作文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用实现梦想的方式诠释了成长的意义。陈辰的获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也感染了周围的伙伴,激励着周围的人勇敢地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