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意象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意象及其相关论题(如“意”与“象”、“兴象”、“气象”等),是构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核心范畴和基础问题,也是进入并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审美特性的根本途径。本书分别从字源学考辨、中国古代传统意象观、唐诗意象构成特点、重要作家意象创作分析以及在叙事学和现象学维度下重新审视意象等多角度、多层次展开研究,既有对前辈学术成果的继承和借鉴,也有研究者自己更深入的考辨和全新的阐释。
作者简介
作者熊开发,江西崇仁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篇 意象理论研究
第一章 意、象及相关用语的字源学考察
第一节 “象”义考辨
第二节 言、意等相关语辨析
第二章 “兴象”相关语汇辨析
第一节 “赋”“比”“兴”简议
第二节 “兴”义详析
第三章 宋元明清意象理论撮要
第一节 严羽的“兴趣”说、“气象”说与意象的关系
第二节 元明意象理论举要
第三节 王夫之情景论的意象观
第四章 意象与叙事
第一节 从“物感”到“事感”
第二节 审美意象与抒情文学中的“叙事”层次
第三节 叙事文学中的叙事意象
第五章 意象性思维特征
第一节 意象性思维的内在规律
第二节 意象性思维中的指向性
第三节 意象性思维的本质性特征
第六章 “境域”视角下的意象
第一节 “境域”释义
第二节 境域性观照下的诗歌意象
下篇 作品意象分析
第七章 唐人诗歌创作中的意象营构
第一节 由繁到简的意象构成手法
第二节 李商隐诗歌意象构成的隐喻手法
第八章 元、明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意象分析
第一节 王实甫《西厢记》意象研究
第二节 张可久散曲中的意象
第三节 汤显祖《牡丹亭》柳梅意象分析
第四节 张岱诗歌意象研究
第九章 清初诗歌意象中的“故国”
第一节 遗民诗人的诗歌意象
第二节 王士祯“神韵说”及其诗歌意象
第十章 清代中后期的作家作品意象
第一节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意象
第二节 龚自珍诗词中“落花”“风雷”“箫”“剑”意象
附录一 元代意象文献选录
黄仲元
刘埙
张伯淳
熊禾
刘因
刘岳申
刘将孙
黄溍
王沂
张雨
贝琼
汪克宽
王礼
王文龙
牟巇
附录二 明代意象文献选录
高棅
李时勉
李东阳
徐献忠
黄溥
王廷相
何景明
谢榛
黄省曾
何良俊
王慎中
陈束
吴国伦
王世贞
朱孟震
李维桢
周履靖
胡应麟
区大相
谭浚
许学夷
陆时雍
秦舜昌
杨良弼
杨锵
中国古典文学意象研究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典文学意象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