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以国际化的视野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文献。
内容简介
本著作以上海远郊区县——奉贤,作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推进的案例,具体呈现区域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操作路径。奉贤区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结合区情进行顶层整体系统设计,以制度创新引领推动实践探索,坚持硬件与内涵品质发展并重的思路。施文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历任上海市弘文学校校长、奉贤区社会工作党委书记。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党务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曾多次参与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主持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教育,因改革而精彩
第一章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奉贤改革原点
第一节 从郊区到新城: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区域背景
一、悠久灿烂的文化新城
二、快速崛起的智慧新城
(一)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
(二)欣欣向荣的社会事业
(三)多元包容的人口结构
三、绿色生态的宜居新城
(一)濒江临海的地理环境
(二)宜居宜业的奉贤新城
(三)美丽健康产业的“东方美谷”
第二节 从追赶到跨越: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历史基础
一、奉贤教育的发展轨迹
二、奉贤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四大”理念:科学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二)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育人模式:以“贤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四)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和育人能力
(五)关注公平: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入学和优质教育的机会
(六)职成教育: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第三节 从跨越到品质: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时代追求
一、奉贤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现实需求
(一)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师资紧缺矛盾依然突出,队伍培养任务艰巨
(三)学校内涵发展差距明显,教育品质内涵有待提升
(四)职成教带动力不足,服务城乡一体化功能亟待加强
二、制约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区域要素分析
三、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趋势研判和突破要点
第二章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国内外经验与本土设计
第一节 国外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经验
一、美国教育公平举措
(一)教育“充足运动”
(二)鼓励多样化办学
(三)补偿教育计划
(四)注重教师发展与均衡配置
二、英国教育公平改革
(一)使用专项资金促进教育公平
(二)通过国家课标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三)提倡通过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三、芬兰教育公平政策
(一)教育公平管理
(二)建立学生帮助系统
(三)学前及高校教育免费,保障学生接受教育
(四)贯通学制,打开继续教育大门
(五)帮助弱势群体
四、日本教师流动制度
(一)教师流动制度的建立
(二)教师流动制度的方案
(三)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
(四)教师流动制度的保障
第二节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中国实践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轨迹
(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
(一)推动城乡教育办学条件一体化
(二)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和专业发展
(三)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动共享
三、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一)苏南模式:“学有优教”[25]
(二)成都模式:“圈层融合”城乡互动[26]
(三)上海模式:优质均衡发展
(四)台湾地区经验:关注学生个体教育机会公平[27]
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程度测评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测评维度的构建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测评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奉贤本土设计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
(二)系统论与控制论
(三)和谐社会理论
(四)共同体理论与城市发展论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价值诉求
(一)践行教育公平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满足人民教育需求
三、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区域设计
(一)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构想
(二)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模型
第三章 资源布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
第一节 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
一、奉贤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二、奉贤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一)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二)优质资源稀缺,资源布局不均衡
(三)投入结构失调,使用效率不高
(四)内涵建设投入不足,不能适应品质教育发展需求
第二节 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实践
一、落实责任主体,实现资源配置推进一体化
(一)区镇统筹,明确职责
(二)部门协同,科学配置
二、合理规划布局,实现资源空间形态一体化
(一)依托三大组团联动发展,合理布局统筹规划
(二)做强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培育引进优质资源
三、教育投入均衡,实现资源物质形态一体化
(一)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均衡办学条件
(二)推进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三个优化”
(三)实施经费统筹,优化投入机制,做到“三个适应”
第三节 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的成效与深化
一、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的成效
(一)资源总量稳定增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三)办学条件改善提升,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四)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二、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的深化
(一)依据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与学龄人口分布匹配
(二)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注入活力
(三)科学规划学校设点布局,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
第四章 委托管理:郊区与上海中心城区教育发展一体化
第一节 委托管理的奉贤特色
一、托管理念:和谐托管
二、托管模式:多元托管
第二节 委托管理的机制
一、学校管理创新机制
(一)建设托管共同体,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二)更新托管理念,明确共同价值追求
(三)建章立制,以刚性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四)制定流程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
(五)精心设计项目,责任落实到人
二、教研科研驱动机制
(一)健全教研科研管理机制
(二)建立教研科研交流研讨机制
(三)建立教研科研成果考核激励机制
(四)建立教研科研专家引领机制
三、德育工作提升机制
(一)规范德育工作,加强常态管理
(二)共享德育资源,合作开展活动
(三)借外力壮队伍,强化互动研修
(四)从“输血”到“造血”,培育校本特色
四、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一)关注两个方面
(二)探索五种方式
(三)鼓励自主发展
五、文化发展培育机制
(一)深入调研,凝聚共识,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交流融合,彰显个性,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形成自觉
(三)吐故纳新,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品质
六、托管运行评估机制
第三节 委托管理的嬗变
一、创新推动,促进奉贤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托管序列实现了全覆盖
(二)托管合作实现了长期性
(三)教育体制实现了再创新
(四)教育质量实现了大提升
二、“后托管时代”的思考
第五章 资源联盟:区域内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
第一节 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建构
一、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组织架构
二、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三级管理”
(一)构建联盟“三级”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构建科学化联盟评价指标,明确发展导向
第二节 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运作
一、管理互动
二、教师流动
三、教研联动
四、课程走动
第三节 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的成效
一、形成“四动”资源机制,畅通共享通道
二、激发基层学校发展动力,凝聚发展合力
三、缩小区域教育“短板”,提升整体水平
第六章 学区集团:区域内城区学校发展一体化
第一节 学区集团的组织架构:五大学区集团
一、小学学区集团
二、中学学区集团
三、九年一贯制学区集团
第二节 学区集团的实践机制:“四个一体化”
一、学校管理一体化机制
(一)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二)团队组建,项目推进
(三)干部培养,提升能力
(四)文化融合,理念认同
二、教师队伍一体化机制
(一)“输血”机制:教师柔性流动
(二)“造血”机制:打造“优秀教师集群”
三、教育教学一体化机制
(一)课程一体
(二)教学一体
(三)德育一体
四、评价考核一体化机制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方法
(三)评价指标
第三节 学区集团的区域创新:南桥新城教育联盟体
一、联盟体联席会议机制
二、联盟体教师成长保障机制
三、联盟体教育教学研讨机制
四、联盟体新教师互助机制
五、联盟体资源共享机制
第七章 内生资源: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第一节 师资聘任流动机制
一、区级统筹、区校协同、以校为主的教师招聘机制
二、倾斜农村、区聘校用、资源共享的教师流动机制
(一)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推动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二)创新办学管理模式,推动优质教师资源柔性流动
第二节 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一、“金字塔型”教师培训机制
(一)基础培训,夯实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二)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三)推进名优教师培育,培养学科高端人才
二、“金字塔型”学校管理队伍培训机制
(一)学校管理者基础培训
(二)骨干校园长(书记)培养
(三)名优校园长(书记)培训
三、“三五”师德评价激励机制
四、“双名三优”评选激励机制
五、创新农村教师激励机制
第三节 名优教师资源辐射机制
一、引领辐射
二、研训一体
三、评价激励
第四节 教师资源建设一体化的分析与思考
一、区域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分析
(一)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有待加强
(二)大部分教师认同城乡教师交流,但教师流动呈现“逆流向”
(三)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但培训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区域教师资源一体化的思考
(一)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是推动师资一体化建设的先导
(二)形成针对性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是稳定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根本
(三)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保障
第八章 星光灿烂:学校自主发展一体化
第一节 “星光灿烂”之源:着眼需求,彰显个性
一、着眼学校自主发展,“星光灿烂”应运而生
二、“星光灿烂”运行状况
第二节 “星光灿烂”之行:自主规划,规范操作
一、自主申报机制,注重学校个性化
二、协同审核机制,提升管理专业化
三、民主决策机制,彰显决策公平性
四、管理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第三节 “星光灿烂”之果:激发活力,多元发展
一、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第四节 “星光灿烂”之思:从自主发展到创新发展
第九章 治理与评价:构建多方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
第一节 积分制入学:随迁子女融入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一、积分制入学产生的背景
(一)随迁子女规模数量超越奉贤教育的承载力
(二)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是社会综合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积分制的制定与实施
(一)合理设定条件,严把指标关
(二)多方通力合作,严把审核关
(三)准确有序排位,严把入学关
三、积分制的成效与反思
(一)随迁子女融入奉贤情况
(二)积分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三)积分制推动了教育公平
(四)积分制带动了社会管理工作创新
第二节 评价导向:城乡教育评价一体化
一、“十合一”综合督导
(一)建立综合性内涵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协同机制
二、专项督导
三、随访督导
(一)创新挂牌督导体制机制,探索责任督学管理模式
(二)建立责任区学校联盟体,按需匹配责任督学力量
(三)提升责任督学专业水平,确保责任督学依法督导
(四)明确随访督导内容要求,强化责任督学责任意识
四、建构多元评价反馈机制
(一)向接受督导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反馈
(二)向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反馈
(三)向未受督导的单位和教育系统外的职能部门反馈
(四)通过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
第十章 思考与展望:打造“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
第一节 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效与反思
一、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效
(一)内涵发展机制创新: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二)教师资源建设机制创新:构建德能并重倾斜农村的教师培养机制
(三)推动学校自主发展机制创新:构建激活学校自主发展活力机制
二、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样本意义
(一)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突出的典型性
(二)“三化叠加”的普适性
(三)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的趋势性
三、区域城乡教育品质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教育队伍建设亟需突破
(二)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共享亟需突破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亟需突破
(四)区域教育治理体系亟需突破
第二节 时代发展对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新要求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描绘了新愿景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出新要求
三、上海城市发展新格局赋予城乡教育一体化新指引
四、奉贤区统筹城乡发展专项改革试点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新动力
五、核心素养育人新导向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内涵
第三节 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展望与行动
一、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
(一)指导思想
(二)改革目标
(三)重点项目
二、突破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瓶颈的思考
(一)激发学校自主发展活力
(二)共享均衡优质教师资源
(三)构建完善多方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突破: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区县探索是2017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施文龙。
得书感谢您对《突破: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区县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