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地理环境研究

商代地理环境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商代地理生态和水文地理状况,填补了商代史研究的空白。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把握难度较大、具有跨学科内涵的研究。作者以地理学的专门性方法论和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利用大量历史文献、古文字材料和考古材料,结合聚落考古、环境考古与科技考古的成果,系统梳理了甲骨文与殷金文中一批与地理环境相系的“词源性”文字及仍具实际意义的地理名词,精细探析三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地理生态和水文地理状况;并从环境史视野对商代自然地理及人地关系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通过考察商代人文地理与自然生态地理环境,建构商代地理学。书稿在商代气候与水文、商代聚落与环境关系、商代动植物分布三方面研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填补了商代史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张兴照,亦名张兴兆,1972年生,河南滑县人,历史学博士。200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水上交通与商代文明》《甲骨文所见商代水环境》等学术论文2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凡例

绪论

第一节 商代地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一 商代地名研究

二 商代方国与政治地理研究

三 商代经济地理研究

四 商代自然地理研究

第二节 商代地理环境研究的意义、方法与本书写作要旨

一 商代地理环境研究的科学意义

二 商代地理环境研究方法

三 本书写作要旨

第一章源于地理环境的字原与甲骨文字构造

第一节 甲骨文自然名物字原

一 自然名物部首

二 自然名物字根

第二节 自然名物字根构字汇

第二章殷人视野中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殷人眼中的地理空间

一 地理空间方位

二 地理空间结构

第二节 殷人眼中的地理景观

一 天象气象景观

二 地形地貌景观

三 动物植物景观

第三章甲骨文地名的自然与人文属性

第一节 甲骨文自然属性地名

一 山阜类地名

二 河川类地名

三 物象类地名

第二节 甲骨文人文属性地名

一 农业地名

二 畜牧地名

三 田猎地名

第四章商代域限的区划与地貌

第一节 商代域限及其区划

一 商代疆域的三个层次

二 九州与四土

第二节 商代域限地貌分区

一 商代域限之现代地貌区划

二 商代域限内较重要的地貌单元

三 河南省境商代王畿区地形地貌

四 商代四土边境的地形地貌

第三节 商代域限地貌特点

一 黄河中游地区的“原”与“隰”

二 黄河下游地区的“丘”

三 海岸线的变迁

第五章商代气候与动植物环境

第一节 商代的气候环境

一 中全新世的气候背景

二 商代气候的总体温热

三 商代气候的干湿状况

第二节 商代动物种属、分布及其生存环境

一 商代动物的种类

二 商代野生动物的地理分布

三 商代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第三节 商代植物种类、生长环境与植被变迁

一 商代植物的种类

二 商代植物景观与生长环境

三 商代植被变迁与环境演替

第六章商代的水文环境

第一节 商代水文环境概说

第二节 商代黄河下游水文状况

第三节 卜辞所见滳水考

一 卜辞中滳水的基本情况

二 诸家考释滳水的得失

三 卜辞滳水地望再探

第七章地理环境与商代聚落:人地关系一题

第一节 从自然环境角度看商代都城择立

一 地理环境与早期都城择立

二 商代都城择立的自然要素——以郑州商城为例

第二节 商代聚落选址的地理表征

一 缘山

二 择盆

三 居丘

四 临河

第三节 商代聚落规划与建筑的环境适应

一 选址高地

二 顺应地势

三 因地制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商代地理环境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兴照。

得书感谢您对《商代地理环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甘肃治沙研究60年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传承荒漠生态研究、促干旱区生态建设》《民勤治沙站对黏土沙障的发明创造、推广应用和理论贡献》《甘肃工程治沙技术研究与进展》等文章。
蔡甸区生态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包括:总论、区域概况、生态区创建SWOT分析、生态创建指标解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生态功能区别等内容。
三亚“双修”研究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大脚革命,建设美丽三亚——兼论三亚的城市“双修”实践》《三亚“双修”“双城”的认知》《浅析海绵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关系——以三亚海绵城市建设为例》等文章,反映了三亚市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思考,并率先提出“生态文明学”学科建设创意。
秦汉海洋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试图通过多视角、多方位的考察,理解秦汉社会对于海洋的认识层次、开发程度和利用方式,也期望能够就此说明中国古代海洋探索史和中国古代海洋学史中秦汉人的贡献。此前对当时的海洋探索、海洋开发,对当时社会的海洋意识,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海洋文化的总体论说,研究还很不深入。此项研究尝试说明秦汉时期海洋文化的风貌与特色,从而深化对秦汉历史的认识,也为考察中国古代海洋开发史进程及海洋学的历史发展提供学术基础。
土耳其研究(总第1期) 电子书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基地土耳其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