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作品集,包含《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内容简介
《动机与人格》:在本书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求层次理论是马斯洛心理学说的精髓,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书是马斯洛心理学说的奠基之作,其主要是围绕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的。该书包含了马斯洛对人类心理学的重要发问和早期探索,它在创建一个积极和全面的关于人性的观点方面,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存在心理学探索》:马斯洛毕生都在探索人类本质,他以独创又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动机理论为支撑,对人类本质进行了全面且精彩的设想,证明人类具有爱的能力、高尚的品质和无限的创造力,能够追求美好的价值观和愿望。马斯洛结合多年搜集的临床资料,以满怀激情、鞭辟入里的文字,通过对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防御和成长、认知需要与认知恐惧、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等对人类本质和心理健康极为重要的概念的探讨,给出了促进、保持并恢复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在本书中,马斯洛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这个概念,还自述性地解释了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为读者展现了大师的思想历程。除了自我实现,书中探讨的内容还包含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观点。本书的特色是从心理学家的角度阐述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大师的思想魅力,还能通过学习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来解决个人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如何管理创造性人才等。
作者简介
作者亚伯拉罕·H.马斯洛(1908—197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前言
致谢
第1章 对科学的心理学理解
一、科学家的心理
二、对科学的心理学理解的某些意涵
第2章 科学中的问题中心和方法中心
一、对于技术的过分强调
二、方法中心和科学正统
第3章 动机理论的前言
一、作为完整之人的个体
二、饥饿感作为一种范式
三、手段和目的
四、欲望和文化
五、多种动机
六、动机状态
七、动机的关系
八、驱力列表
九、动机生活的分类
十、动机和动物材料
十一、环境
十二、整合
十三、非动机行为
十四、实现的可能
十五、现实的影响
十六、对健康动机的认识
第4章 人类动机理论
一、导言
二、基本需要
三、基本需要的深层特点
第5章 心理学理论中基本需要满足的功能
一、满足一个需要带来的一般结果
二、学习与基本需要的满足
三、需要满足和性格形成
四、健康满足的概念
五、其他一定程度上由需要满足所决定的现象
六、满足带来的病理
七、高级需要的机能自主性
第6章 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
一、重新检视本能理论
二、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
第7章 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
一、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区别
二、这种区分的影响
第8章 心理病理学和威胁理论
一、剥夺、挫折、威胁
二、冲突与威胁
第9章 毁灭性是似本能的吗
一、动物材料
二、儿童材料
三、人类学材料
四、一些理论思考
五、临床经验
六、内分泌学、遗传学等的材料
第10章 行为的表达性成分
一、应对和表达
二、释放和宣泄、未完成的行动和保守秘密
三、重复现象,顽强、不成功的应对,戒瘾
四、神经症的定义
五、灾难性崩溃与无望感
六、身心症状
七、作为表达的自由联想
第11章 自我实现者:一项心理健康研究
一、自序
二、被试与方法
三、材料的聚合与呈现
四、对现实更有效的感知以及与现实之间更舒服的关系
五、接纳(自我、他人与自然)
六、自发性、简单性和自然性
七、问题聚焦
八、疏离的品质与对私密的需要
九、自主、独立于文化和环境、意志和积极作用
十、持续更新与欣赏
十一、神秘体验与高峰体验
十二、亲社会
十三、(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十四、民主的性格结构
十五、手段与目标间的差异,善与恶之间的辨析
十六、哲学而善意的幽默感
十七、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十八、对教化的抵抗;超越一切特定文明
十九、自我实现者的不完美之处
二十、价值与自我实现
二十一、自我实现的二元消解
第12章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一、爱与性之间的首要特质区分
二、自我实现爱情关系中的防御消解
三、爱与被爱的能力
四、自我实现者谈性
五、关爱、责任与需要的集结
六、健康恋爱关系中的娱乐和愉悦
七、悦纳他人的个体性与尊重他人
八、终极体验之爱:钦佩、惊奇、敬畏
九、超脱与个体性
十、健康恋人的绝佳品位与感知
第13章 对个性与共性的认知
一、序言
二、注意中的类目化
三、感知中的类目化
四、学习中的类目化
五、思维的类目化
六、刻板化以及非整体论理论化
七、语言和命名
第14章 动机及目标不明的反应
一、相对非动机反应的案例
二、艺术
三、欣赏,享受,惊奇,热情,鉴赏力,以及终极体验
四、风格与品位
五、游戏
六、意识形态、哲学、神学、认知
第15章 心理治疗、健康及动机
一、一些现象:来自心理治疗视角以及人际关系需要满足中的个人成长
二、心理治疗: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心理治疗的效果
四、心理治疗与美好社会
五、各司其职:现代心理治疗中的实训和理论
六、自我治疗与认知疗法
七、团体治疗与个人成长团体
第16章 常态、健康与价值
一、常态的定义
二、常态的新概念
三、新旧概念的差异
四、人类的内在天性
五、良好条件的定义
六、心理乌托邦
七、环境与人格
八、常态的本质
附录一 积极心理学取向引发的问题
一、学习
二、感知觉
三、情绪
四、动机
五、智力
六、认知和思维
七、临床心理学
八、动物心理学
九、社会心理学
十、人格
附录二 整体、动力、有机理论,整合性动力学
一、心理材料和方法的本质
二、整体动力学观点
三、综合体这一概念的定义
四、人格综合体(综合体动力学)的特性
五、人格综合体的组织
六、综合体之间的关系
七、人格综合体以及行为
八、综合体材料的逻辑和数学表达
存在心理学探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心理学的更大应用范围
第1章 引言:健康心理学探索
第2章 心理学能从存在主义者那里学到什么
第二部分 成长和动机
第3章 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第4章 防御和成长
第5章 对认知的需求和恐惧
第三部分 成长和认知
第6章 高峰体验中对存在的认知
第7章 高峰体验是强烈的身份认同体验
第8章 存在认知的一些危险
第9章 对标签化的抵抗
第四部分 创造性
第10章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第五部分 价值
第11章 心理学数据与人类价值
第12章 价值、成长、健康
第13章 健康是对环境的超越
第六部分 未来的任务
第14章 成长与自我实现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命题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一部分 健康与病态
第1章 人本主义生物学探索
第2章 神经症
第3章 自我实现及其超越
第二部分 创造性
第4章 创造性态度
第5章 对创造性的整体认识
第6章 创造中的情绪障碍
第7章 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第三部分 价值
第8章 事实和价值的融合
第9章 存在心理学简说
第10章 一次人类价值讨论会的评论
第四部分 教育
第11章 知者和所知
第12章 教育和高峰体验
第13章 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内涵
第五部分 社会
第14章 社会和个体中的协同
第15章 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
第16章 锡南浓与健全心理
第17章 关于健全心理管理
第18章 低级抱怨、高级抱怨和超越性抱怨
第六部分 存在认知
第19章 论纯真认知
第20章 再论认知
第七部分 超越与存在心理学
第21章 超越的种种意义
第22章 Z理论
第八部分 超越性动机
第23章 超越性动机理论: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套装共3册)是2022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中青文出版,作者[美] 亚伯拉罕·H.马斯洛。
得书感谢您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套装共3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