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学术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学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罗志田先生说历史,谈文化,思考当下学术。

内容简介

历史虽然是逝去的往昔,但却无时不影响着现在。著名历史学者罗志田先生尝试把一些学院的见解“普及”到文化报刊的非学院读者范围,在公众和社会的学术兴趣日趋增强之时,把日新月异的学院研究以“可读”的方式表述出来。

作者简介

作者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著有《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

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年)、《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近代中国史学十论》(2003)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序

原序

一、 从文化看政治

作为文化、政治和学术的“南北”

十八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

从文化视角看辛亥革命前夕的派别分野

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二、 社会与文化

数千年中大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

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

国粹与欧化: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

三、 历史的社会

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

以平常心见证历史时刻

学会共处:“双不赢”未必“双输”

变化中的时代背景

近代新教育的一个特色

大学教育的管理与“官理”

谋生与问学:学术独立的梦想

尝试共处:学人的因应

物质时代的文化重建

四、 社会的学术

学术与社会的互动有感

业余“学术警察”心态与学术打假

打倒与建立:再说学术打假

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

学术素质与专家匿名审稿制度

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

论文评审与学术创新

专家审稿制下学术刊物的主体性

人鬼共舞:学术的多重围城式表现

五、 学术的履迹

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赛先生”与国学

整理国故与文学史研究

信的缘起

后续的反响

北伐前后清华与北大的史学

近四十年史学的流变蠡测

一、内在的演变

二、外在的关联

三、余论:一切皆有可能

六、 多面的史学

与《光明日报》记者谈史学

答《三联生活周刊》问近代史

史学前沿臆说

让思想回归历史

史无定向:思想史的社会视角稗说

学术史:学人的隐去与回归

亲近思想的学术史

“学术史”的异化

现代史学中“人的隐去”

侧重学人的学术史

行路与作文:兼及史学表述

七、 史学的书

姑妄言之

评《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通过日本认识西方的梁启超

中国现代史上的自由主义

从国际发现中国历史

尝试大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历史的不完全:新诗的历史和几成历史的新诗

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学术是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罗志田。

得书感谢您对《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学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边疆的背影:拉铁摩尔与中国学术 电子书
作者从著名汉学家拉铁摩尔本人在中国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理论的接受过程;通过对他在中国边疆地区(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所进行的田野考察活动的细致梳理,对他与当时中国学界和政治界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拉铁摩尔在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理论范式进行归纳与反思,并为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祖国及其边疆地区提供一个历史的文本。
瓷上世界·瓷上文化 电子书
本书试图通过对历史的梳理,让国人能够了解瓷器作为中国的“国器”,曾在长长的历史进程中映射出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美,并通过外销瓷影响了世界。
魏玛德国:从共和到纳粹 电子书
读懂魏玛德国的历史,就能读懂纳粹是为何产生的。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电子书
本书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刘师培。刘师培学术的时代特色,即是中西交融之学。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电子书
本书揭示了多源并行、相互影响、交相辉映的人类文化,并强调人类文化演进的重点和核心是技术发明、科学发现、制度演进,而不是帝王将相;而且各文化区有特色,亦有共性,不存在所谓的“西方中心”,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世界文化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