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的理想:古典儒家政治哲学新探索

治道的理想:古典儒家政治哲学新探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系统展现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治道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原生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挖掘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无论对于建立中国思想研究的主体性,还是对于建立当代世界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书探赜先秦以来主要儒家哲人的治道理想,试图展现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和核心思想。作者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所教导形成的“政治共同体”,塑造了儒家以道统引导政统的政治理想。

从汉代儒宗董仲舒倡导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到宋代朱子“格君心之非”,再到明代王阳明的内圣外王,儒家对王道政治的期待,内具着士大夫对道统的坚守;儒哲的独立人格和责任精神与现实的政治并存,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阴阳结构”。

作者简介

作者郑济洲,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哲学与政治文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政治共同体:孔子主导的先秦儒家的入世实践

第一节 孔子的“以教为政”与孔门政治共同体的形成

第二节 子夏“为君子儒”与先秦儒家“政治性教化派”的发展

第三节 大臣的“以道事君”与儒家的入世理想

第四节 “天民”与“礼制”:孟子与荀子的“天下观”

第二章 权力制衡:汉代儒宗的哲思辨义

第一节 天道不变:天对君权的制衡

第二节 天听民听:民对君权的制衡

第三节 抑黜百家:士对君权的制衡

第四节 推明孔氏:圣对君权的制衡

第五节 《春秋》为汉立法:经对君权的制衡

第三章 隐世弘道:文中子在政治领域

第一节 人能弘道:王通对“王道”的追求

第二节 培养王臣:王通在教化领域的成功

第三节 王通在政治领域的再“入场”

第四章 共治天下:宋儒的政治思想世界

第一节 “推诚共治”:朱子对二程天道观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格君心之非”:朱子的“共治”实践

第三节 “存理灭欲”:朱子的“以德抗位”

第五章 文教与汉化:元代儒者对“王道政治”的哲思

第一节 许衡理、心融合的政治伦理思想

第二节 耶律楚材对蒙古政权的理性化建构

第三节 吴澄“性善而理正”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内圣外王: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

第一节 王阳明“觉民行道”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看满街人都是圣人”的心学阐释

第三节 王阳明对“政统”的思想重构

第七章 经世致用:清代常州学派的理学思想

第一节 常州学派理学思想的时代境遇

第二节 常州学派对两汉公羊学说的再创造

第三节 常州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

第八章 托古改制:康有为对世界秩序的本体构建

第一节 元、天、仁、理相互贯通的本体论

第二节 “天子”的平等与不平等

第三节 仁本、王道和民意的合一

第九章 明清之变与政治公共秩序的现代性开显

第一节 理、礼价值的固化与裂解

第二节 从情理到政治公共性观念的伦理考察

参考文献

附录1 “最彻底的决裂”之批判:马列主义创始人的传统文化观探究

附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研究

附录3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探究

后记

治道的理想:古典儒家政治哲学新探索是202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济洲。

得书感谢您对《治道的理想:古典儒家政治哲学新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电子书
历史的诠释与逻辑的重建往往很难分离,二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电子书
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将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融合发扬。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电子书
本书以政治神学作为解释路径,勾勒出一个“政治神学家”黑格尔的形象,选取了作为黑格尔思想成熟标志的《精神现象学》与作为其政治思想成熟标志的《法哲学原理》作为解读对象,通过细腻、深刻、扎实的文本分析,一方面梳理黑格尔体系的逻辑,一方面循着黑格尔的逻辑检验黑格尔对其所继承的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最终在此基础上对黑格尔体系的得失做出一定的评价。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电子书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这本书带你看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挣扎。
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 电子书
本书以文化散论的形式,围绕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这一主题,从孔孟经典著述原文出发,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包括政治制度(强调君主、贵族、平民三方势力均衡)、经济制度(主张自由贸易)、刑罚制度(反对连坐)、统筹制度(合理税收、储蓄未来)、分配制度(比如森林使用权)、福利制度(“哀哉鳏寡”),等等。书稿反复强调建立在“爱有差等”基础上的小共同体(家庭、家族、社区)的重要性,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