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

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书分享了她对古代中国艺术的思考和见解。

内容简介

杰西卡·罗森教授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二十余年,长期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1994年后又执教于牛津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专业教授,是目前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自从学生时代起,她就致力于通过物质文化来研究古代中国。在过去三十五年的学术生涯中,她试图了解常出土于墓葬中的青铜器、玉器及其他工艺品是如何被使用的,从而进一步去理解这些器物的制作造者的技艺、生活和信仰。

本文集收录罗森教授的研究论文17篇,内容涵盖青铜器(4篇)、复古维新(3篇)、墓葬(5篇)、中西交通(2篇)、装饰系统(3篇)五个方面,大部分完成于2000年之后,尚为首次以中文结集发表。通过这些文章,罗森教授希望能够和对古代中国有兴趣的读者来分享她的思考和见解。其中许多文章源自她在牛津大学的讲课。

罗森教授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极为广泛,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以及青铜器在后期的复兴。她注意考察“成套”青铜器在商周礼仪程序中的作用,该理论在探讨青铜器发展方面卓有成效。玉器方面,罗森教授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上古玉器在后期的保存及重新使用,比如商代妇好墓中就发现了许多被重新使用过的上古玉器。近年来,罗森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墓葬结构发展的研究,试图展现古代墓葬是如何为墓主人与建造者所理解。她探讨了早期中国(从商代至汉代)整体墓葬形式的演变,同时中国与亚洲内陆地区的交流联系也是她关注的主题之一。罗森教授还致力于一些晚近的题目,如在伦敦筹办“盛世华章——康、雍、乾三代帝王”艺术精品展,向西方社会重现中国的三朝盛世和丰富艺术内涵。在对晚近中国艺术的研究中,她对“装饰”的运用有着特殊兴趣,侧重西方文化与远东文化装饰传统的比较研究,进而揭示这两个区域重要的文化差异与相似性。

作者简介

作者杰西卡·罗森,是活跃于当前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的西方学者之一。1975—1994年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1994年以来任牛津大学中国艺术考古专业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以及其最古老的学院——默顿学院院长。1990年荣膺英国学术院院士。为表彰她对中国研究的突出贡献,2002年英国女王授予其爵士头衔。2009年应台北史语所之邀任“傅斯年讲座”教授。

罗森教授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极为广泛,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以及青铜器在后期的复兴。她注意考察“成套”青铜器在商周礼仪程序中的作用,该理论在探讨青铜器发展方面卓有成效。玉器方面,罗森教授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上古玉器在后期的保存及重新使用,比如商代妇好墓中就发现了许多被重新使用过的上古玉器,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对此类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

近年来,罗森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墓葬结构发展的研究,试图展现古代墓葬是如何为墓主人与建造者所理解。她探讨了早期中国(从商代至汉代)整体墓葬形式的演变,同时中国与亚洲内陆地区的交流联系也是她关注的主题之一。

罗森教授还致力于一些晚近的题目,如在伦敦筹办“盛世华章——康、雍、乾三代帝王”艺术精品展,向西方社会重现中国的三朝盛世和丰富艺术内涵。在对晚近中国艺术的研究中,她对“装饰”的运用有着特殊兴趣,侧重西方文化与远东文化装饰传统的比较研究,进而揭示这两个区域重要的文化差异与相似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关于作者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总序

前言

青铜器

01 装饰纹样与地域——汉中青铜器的个案

引言

装饰纹样系统

商代和西周初期的青铜器纹饰

各地的贡献

复古

结论

02 是政治家,还是野蛮人?——从青铜器看西周

先周时期

西周早期古怪的青铜器

礼制革命

03 西周青铜铸造技术革命及其对各地铸造业的影响

西周中心地区的成套器物

变化的主要特征

中原南部:河南南部和湖北

东南:安徽和江苏

04 战国及秦汉时期的礼器变化

导言

墓主——受祭者或献祭者

东周及汉初的青铜器

东周墓葬中的漆器

汉代的漆器

图像

结论

复古维新

05 古代纹饰的复兴与过去的呈现——来自商周青铜器的例子

前言

成套组合、纹饰与装饰系统

物质性(Materiality)与意义

复古设计在商周成套器物上的作用

结语

06 复古维新——以中国青铜器为例

再造

一般性准则

中国青铜器的晚期历史

结语

07 中国青铜器的传承

第一部:约公元前1500—前221年

第二部:汉代至唐代早期

第三部:晚唐与宋

第四部:元代及明代

第五部:清代

第六部:20世纪

墓葬

08 中国的丧葬模式——思想与信仰的知识来源

西方与中国的冥世观:隐喻与类比

成套礼器

墓葬结构:商代与西周早期(公元前1200—前800年)的叙事思想

东周、秦汉墓葬中的叙事

思想与理论

09 图像的力量——秦始皇的模型宇宙及其影响

10 西汉的永恒宫殿——新宇宙观的发展

秦代和西汉帝王陵墓的主要特征

文献描绘的世界

神灵世界的统一

中国人的世界

山石陵墓以及中国与边境的联系

南方与楚国

齐国及东方对玉的热衷

神灵风景与其他绘画

结论

11 作为艺术、装饰与图案之源的宇宙观体系

导言

祖先祭祀以及新宇宙观的发展

宇宙的理论与图像的作用

关联宇宙观与物质文化

宇宙的格局

宇宙的特点

天:天体

大地:山川

山水与四季

关联宇宙观与人类社会

预兆与吉祥

结论

12 中国山水画的缘起——来自考古材料的证明

导言

宇宙的概念

图像、地图与定位

对风景的掌控

作为墓葬与园林的模型

墓葬与石窟寺

屏风画中山岳的类比

中西交通

13 红玛瑙珠、动物塑像和带有异域风格的器物——公元前1000—前650年前后周及其封国与亚洲内陆的交流迹象

导言

红玛瑙珠和葬服的发展

串珠的来源

边疆地区:中心和周边的问题

变化的迹象

房山和宝鸡:燕国和国

周代中心地区

晋国、芮国和倗国

位于中央位置的地方封国:虢国和应国

两个后续发展的例子

结论:礼制改革

14 中国的博山炉——由来、影响及其含义

导言

博山炉形态的源头

秦汉时期的舶来品

动物与山峦的场景

含义

装饰系统

15 万历皇帝画像的载体作用

16 装饰系统——中国的花鸟图像

17 “盛世华章展”综述

文章出处

青铜器

复古维新

墓葬

中西交通

装饰系统

杰西卡·罗森学术简表

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是201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英]杰西卡·罗森(JessicaRawson)。

得书感谢您对《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