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天体运行论》是人类历史上具革命性的震撼心灵的著作,它向统治西方思想千余年的地心说发出了挑战,动摇了“正统宗教”学说的天文学基础。
内容简介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天体运行论》主要阐述了地动说的一些原理。比如,宇宙和大地都是球形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运动由自转、公转和岁差三种运动构成,描述天体的位置有必要用到球面三角形等等。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虽然哥白尼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的理论的提出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作者简介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图
弁言
导读
英译本序
安德里斯·奥西安德尔(Andres Osiander)的前言
尼古拉·舍恩贝格的一封信
原序:给保罗三世教皇陛下的献词
第一卷
第1章 宇宙是球形的
第2章 大地也是球形的
第3章 大地和水如何构成统一的球体
第4章 天体的运动是匀速的、永恒的和圆形的或是复合的圆周运动
第5章 圆周运动对地球是否适宜地球的位置在何处
第6章 天比地大,无可比拟
第7章 为什么古人认为地球静居于宇宙中心
第8章 以往论证的不当和对它们的批驳
第9章 能否赋予地球几种运动?宇宙的中心
第10章 天球的顺序
第11章 地球三重运动的证据
第12章 圆周的弦长
第13章 平面三角形的边和角
第14章 球面三角形
第二卷
第1章 圆圈及其名称
第2章 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以及这些量的测定法
第3章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赤经和赤纬对这些弧和角的偏离及其计算
第4章 对黄道外任一天体,若黄经、黄纬已知,测定其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度数的方法
第5章 地平圈的交点
第6章 正午日影的差异
第7章 如何相互推求最长的白昼、各次日出的间距和天球的倾角;白昼之间的余差
第8章 昼夜的时辰及其划分
第9章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当黄道任一分度升起时,如何确定在中天的度数
第10章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第11章 这些表的使用
第12章 通过地平圈的两极向黄道所画圆的角与弧
第13章 天体的出没
第14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和恒星在星表中的排列
第三卷
第1章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第2章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第3章 可以说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移动的假设
第4章 振动或天平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第5章 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的证明
第6章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第7章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最大差值有多大
第8章 这些行度之间的个别差值和表示这些差值的表
第9章 二分点岁差讨论的回顾与改进
第10章 黄赤交角的最大变化有多大
第11章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第12章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第13章 太阳年的长度和非均匀性
第14章 地心运转的均匀化和平均行度
第15章 证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定理
第16章 太阳的视不均匀性
第17章 太阳的第一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的解释
第18章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第19章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第20章 拱点飘移对太阳造成的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第21章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第22章 怎样推求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第23章 太阳近点角的测量及其位置的确定
第24章 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表格显示
第25章 视太阳的计算
第26章 νυχθημερον,即可变的自然日
第四卷
第1章 古人关于太阴圆周的假说
第2章 那些假说的缺陷
第3章 关于月球运动的另一种见解
第4章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的详情
第5章 在朔望出现的月球第一种差的说明
第6章 关于月球黄经或近点角均匀行度之论述的验证
第7章 月球黄经和近点角的历元
第8章 月球的第二种差以及第一本轮与第二本轮的比值
第9章 表现为月球离开第一本轮高拱点的非均匀运动的剩余变化
第10章 如何从给定的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第11章 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显示
第12章 月球行度的计算
第13章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第14章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第15章 视差仪的研制
第16章 如何求得月球的视差
第17章 月地距离的测定以及取地球半径=1时月地距离的数值
第18章 月球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
第19章 如何同时推求日和月与地球的距离、它们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及其轴线
第20章 日、月、地三个天体的大小及其比较
第21章 太阳的视直径和视差
第22章 月球的可变视直径及其视差
第23章 地影变化可达什么程度
第24章 在地平经圈上日月各视差值的表格显示
第25章 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第26章 如何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第27章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第28章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第29章 日月真合与真冲的研究
第30章 如何区分在食时出现的与其他的日月合冲
第31章 日月食的食分
第32章 预测食延时间
第五卷
第1章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第2章 用古人的理论解释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
第3章 由地球运动引起的视非均匀性的一般解释
第4章 行星自身运动看起来如何成为非均匀的
第5章 土星运动的推导
第6章 对土星新观测到的另外三次冲
第7章 土星运动的分析
第8章 土星位置的测定
第9章 由地球周年运转引起的土星视差以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第10章 木星运动的说明
第11章 最近观测到的木星的其他三次冲
第12章 木星均速运动的证实
第13章 木星运动位置的测定
第14章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高度的测定
第15章 火星
第16章 近来观测到的其他三次火星冲日
第17章 火星运动的证实
第18章 火星位置的测定
第19章 以地球周年运动轨道为单位的火星轨道的大小
第20章 金星
第21章 地球和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第22章 金星的双重运动
第23章 金星运动的分析
第24章 金星近点角的位置
第25章 水星
第26章 水星高、低拱点的位置
第27章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第28章 为什么水星在六角形一边(离近地点为60°)附近的距角看起来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第29章 水星平均行度的分析
第30章 水星运动的最近观测
第31章 水星位置的测定
第32章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第33章 五颗行星的行差表
第34章 如何计算这五颗行星的黄经位置
第35章 五颗行星的留与逆行
第36章 怎样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第六卷
第1章 五颗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第2章 认为这些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第3章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倾斜度有多大
第4章 对这三颗行星其他任何黄纬值的一般解释
第5章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
第6章 与远地点或近地点的轨道倾角有关的、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第7章 金星和水星这两颗行星的倾角数值
第8章 金星和水星的称为“偏离”的第三种黄纬
第9章 五颗行星黄纬的计算
注释
常用著作缩写
第一版标题页 注释
安德里斯·奥西安德尔(Andres Osiander)的前言 注释
尼古拉·舍恩贝格的信 注释
原序:给保罗三世教皇陛下的献词 注释
第一卷 注释
第二卷 注释
第三卷 注释
第四卷 注释
第五卷 注释
第六卷 注释
科学元典丛书:天体运行论 入选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是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波]哥白尼。
得书感谢您对《科学元典丛书:天体运行论 入选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