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现代中国人明道、治身、处世智慧之源。
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为《德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有学者认为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正如鲁迅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本书原文以《古逸丛书》本《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参考《老子河上公章句》、帛书《老子》等诸多版本,经由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历时一年多的核对、编校,力争为读者奉上这部原汁原味的国学经典。本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形式,便于“直读”,读者可在一遍遍“不求甚解”地流畅阅读中轻松学习、自然领悟。注释和通解部分,不仅吸纳诸多近现代学者研究成果,更援引了与老子生活年代接近的孔子、庄子、韩非等古代思想家之观点,从古、今双重视角,宏观、微观双向,多元解读老子思想精髓。
一部《道德经》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宝藏泉井,放下汲桶,清泉唾手可得。
作者简介
作者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万物之宗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长而不宰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道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圣人无为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
第三十六章 欲歙固张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得一为正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象无形
第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天下歙歙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祸福倚伏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第六十章 大国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莫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第七十二章 自爱不贵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难治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道德经是2021年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春秋] 老子。
得书感谢您对《道德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