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析

道德经解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探讨和构建了《道德经》的思想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作者身份、《道德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等进行论述。

本书着重于《道德经》的思想架构,不斤斤于章句解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老子其人

第二节 老子与《老子》

第三节 老子与道家及诸子百家

一、道家的源头

二、老子在道家的地位

三、道家与其他各家的关系

第四节 道家与中华传统文化

一、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二、诸子百家时期道家最盛

三、老子和孔子的关系

四、秦统一中国后中华传统文化的曲折发展

五、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家情缘

第二章 《道德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第一节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的几个观点

一、儒家代表说

二、儒、释、道三家代表说

三、惠能代表说

四、道家代表说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应具备的几个条件

一、博大精深

二、源远流长

三、独特价值

四、雅俗共赏

五、国际影响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代表者的崇高境界

一、“善为道者”的精神追求

二、“微妙玄通”的哲人学养

三、“善者不辩”的学术风格

四、“复归其根”的思维特点

五、“深不可识”的敦朴形象

六、“以百姓心为心”的情怀

七、史诗式的文体文风

第三章 《道德经》哲学的思想体系问题

第一节 《道德经》有无哲学体系的歧见

第二节 《道德经》哲学体系的相关问题

一、哲学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构建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

三、形成哲学体系的意义

四、哲学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道德经》哲学的范畴体系

一、《道德经》哲学的一级范畴

1.自然

2.道

3.一

4.玄德

二、《道德经》哲学的二级范畴

1.阴、阳

2.无、有

3.逝、远、反

4.天、地、人

三、《道德经》哲学的二级以下范畴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人与社会的关系

3.人与人的关系

四、《道德经》哲学范畴体系的内在逻辑

第四章 《道德经》哲学的道论

第一节 《道德经》哲学的本体论

一、“玄道”本体论

二、“道”为“天下母”的本原论

三、“道生之”的生成论

四、“惟道是从”的价值论

第二节 《道德经》哲学的运动论

一、反向转化是“道”的运动形态

二、弱者的反向转化是“道”的功用

三、“无、有”转化的运动哲理

四、运动论在《道德经》哲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 《道德经》哲学的认识论

一、哲学认识论研究的对象

二、以“不知”为前提的哲学认识论

三、从“不知”到“知不知”的认识过程

四、“知者不言”的认识境界

第四节 《道德经》哲学的方法论

一、“为之于未有”

二、“其安易持”

三、“图难于其易”

四、“慎终如始”

五、“大制不割”

第五章 《道德经》哲学的德论

第一节 “道”、“德”关系的多种解释

一、“道”是内在本质,“德”是外在表现

二、“道”是整体,“德”是部分

三、“道”是形而上,“德”是形而下

四、“道”为万物共有,“德”是人的品德

五、“道”无意识,“德”有意识

六、“道”超经验,“德”可经验

第二节 “德”的层次结构

一、上德

二、下德

三、上仁

四、上义

五、礼

六、道、德、仁、义、礼的逻辑

第三节 人的“育德”

一、“三宝”论

二、“七善”论

第六章 《道德经》哲学的人性论

第一节 人性与道性

一、人的自然本性

二、以“圣人”喻复归自然本性的人

三、以“婴儿”喻符合自然本性的人

第二节 人性与人为

一、人类存在生存危机的内在原因

二、以劳动解读人为

三、人性复归自然的可能性

第三节 人性与人欲

一、人欲是人性的弱点

二、人的欲望膨胀造成人性堕落

三、人类社会道德败坏造成人性堕落

第四节 人性的复归

一、个人“复归于婴儿”

二、人类“复归于无极”

三、世界“复归于朴”

第七章 《道德经》哲学的社会历史论

第一节 《道德经》的历史理论

一、《道德经》编章造成的问题

二、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论

1.“古始”阶段

2.“太上”阶段

3.“亲之誉之”阶段

4.“畏之”阶段

5.“侮之”阶段

6.历史阶段论评述

三、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逻辑与伦理

四、历史的曲折与衰退

五、历史与文化

六、研究历史的意义

第二节 《道德经》的社会治理论

一、“善治”的理念

二、社会治理主体

三、社会治理措施

第三节 “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社会治理思想

一、“为无为,则无不治”思想的内涵

二、实现“为无为,则无不治”的途径

三、“为无为,则无不治”思想的合理内核

第八章 《道德经》哲学的修养论

第一节 修养的含义

一、修养论在《道德经》中的地位

二、“修养”的内涵和外延

三、修养与养生

第二节 修养的境界

一、修养境界的含义

二、修养的崇高境界

三、提高修养境界应克服的人性弱点

第三节 修养的途径

一、清静稳重

二、为而不争

三、知止不殆

四、善摄生

第四节 修养的目的

一、圣人的理想人格

二、圣人的为人处事

三、修养成圣的伟大意义

附录一 通行本《道德经》

附录二 新编《道德经》

后记

道德经解析是2016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尚仁。

得书感谢您对《道德经解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关帝信仰与格萨尔崇拜:以藏传佛教为视域的文化现象解析 电子书
关帝信仰虽源于中原,但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关帝带上风靡藏区、独一无二的完美英雄——格萨尔的面具,以格萨尔的称谓流传至今,体现了汉、满、蒙、藏等民族通过宗教文化这一特殊纽带相互联系、彼此交流的历史本相。本书通过对大量的藏文文献资料,尤其是格萨尔拉康、功德林白度母殿所藏签文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关帝信仰转化为格萨尔崇拜的传播历程及其意义。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的智慧——逻辑学、语言学、哲学三维解析 电子书
公孙龙是战国后期著名的逻辑学家和辩士,其著作《公孙龙子》是先秦名辩学派至今尚存的唯一完整文献。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立足于《公孙龙子》六篇文本,进行详细校注、今译、英译和注疏,重新整理和编排顺序,并运用文史互证等方法,探求公孙龙思想发展的轨迹,以重建公孙龙的思想体系。下编将公孙龙的思想分为逻辑学、语言学和一般哲学,分别结合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欧陆语言分析哲学和西方形而上学思想,进行了多学科的分析和对
哈佛凌晨四点半(小学图文版) 电子书
  《哈佛凌晨四点半(小学图文版)》是一本关于独立、梦想、勇气与坚忍的青少年成长励志书籍。让孩子体会教育方式、学习方法的迥异,置身于寓教于乐的精神享受。
破格:强者思维与人生跃迁 电子书
适读人群 :18岁-40岁之间的职场人、创业者、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锻造强者思维的家长。   1、深度剖析强者解读现实问题的独特方式,帮助读者正确应对与利用现实中的不确定性,以强者的视角看待现实,改造现实,受益于现实。   2、击碎过往书籍当中对欲望的污名化,让读者了解成功人士是如何被欲望改造的,通过正视欲望的价值与实际作用,带动读者接纳欲望,管理欲望,并且利用欲望的能量实现目标。   3、打破大多数人曾被灌输的从众思维,从天然资源,个人意愿,外部环境三大指标当中剖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与优势定位,用田忌赛马策略寻找赢面Z大化的竞技场。   4、抛弃“成功学”、“勤奋学”等逆人性的教条式自我管理理论,让读者学会加纳真实自我,优化真实自我,通过对真实自我的清晰感知来调动行为,实现实践的知行合一。   5、剖析为什么不断买课、看书、学习都没有让你赚到钱,理清哪些实践才是可以创造成就与财富的,让读者对无效实践断舍离,将注意力真正聚焦于积累成就的有效实践。   6、通过合理的思维模型,帮助读者正确应对人生中的:成长速度,目标实现、过程管理、黑白原则、人际交易等5大关键性场景,从而让自己的行为利益Z大化。   7、手把手带读者了解如何与高人合作,如何结交提携自己的关键性贵人。让读者从无人问津的小透明逐步成长为善于为他人创造独特印象,善于向上攀援的资源整合性人才。   8、随书赠送价值99元的人生成长课,通过对自由独立、长期主义、知行合一、深度思考、正确决策等5大问题的深度探讨,带给读者更加清晰理性的人生成长心法。
幸福的勇气 电子书
适读人群 :热爱思考寻求改变、生活压力大、感到脆弱和自卑的年轻读者   人活着是为了获得幸福,但为什么“幸福的人”却很少?   日常生活中究竟要如何实践阿德勒的思想?   不存在“命中注定的爱人”吗?   为了幸福,人人都必须做出的“人生大的选择”究竟什么?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吗?   如果您也像故事中的青年一样,对于阿德勒思想这不切实际的“鸡汤”充满怀疑。   《幸福的勇气》就有您需要的答案。   亚洲总计销量超350万册的“勇气两部曲”完结篇、《被讨厌的勇气》正统续作——《幸福的勇气》隆重上市!   蔡康永、樊登、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联袂推荐!   阿德勒思想不是容易践行的学问,真正的考验是继续走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