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中的秩序隐喻

古典名著中的秩序隐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发觉古典名著的现代性意义和多重意蕴。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吉林大学公共选修课“古典名著与当代中国”的课堂实录,来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学科的9位学者,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对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名著进行了细致、深入、有趣的解读。他们的解读是一次有趣而又有意义的尝试,不仅仅是对古典名著的分析和鉴赏,更是在中国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在思想史、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视野下,对古典名著现代性意义和多重意蕴的新的挖掘。

作者简介

作者何志鹏,吉林大学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和法理学。自1998年至今,出版个人独立专著7部,主编学术文集2部;合作翻译出版著作4部;共同编著、参与撰写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含合作发表),其中有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表短文近10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中的法律观

一 导言:古典名著如何关涉当代中国

二 法律视野中的中国古典名著

三 古典名著中的潜规则与超规则

四 古典名著中的守规则和立规则

五 古典名著体现了规则背后的社会

六 结论

政批三国

一 “过去”的合法性:政治权力的来源

二 “现在”的魅力:信任与权力的分配

三 “未来”的权力:法制与法治

四 总结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走进古典文学思想的世界

一 导语

二 “天”的问题的由来

三 天人感应:天道和人道

四 公与私:社会运行的双轨制

中国古典法律叙事和小说叙事:世界秩序的建构和崩解——以《水浒传》为中心

一 导论

二 天理、礼教、法律:中国古代法律与理想世界秩序

三 中国小说的兴起:理论视野和个案分析

四 个案分析:“替天行道”与两起杀人案——《水浒传》对法律的模拟和反讽

五 余论

《水浒传》中的法治与法理

一 宪法学视野下水浒英雄的命运

二 为何水浒英雄不要“家”

三 为何《水浒传》之中“官司”多

庇护与秩序——一项对“家-国”与个人互惠关系传统的历史分析

一 引言

二 何谓“家-国”庇护体制

三 “家-国”庇护体制的历史演变

四 “家-国”庇护体制的运行机制

五 “家-国”庇护体制中个体的回报

认识你自己:从中国古典名著故事看人生的自我认知与抉择

一 如何认识你自己?

二 抉择靠什么?

三 如何采取行动?

王学左派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跨文化传播——符号辨识、文化适应与创新能力

一 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的偏好及变迁

二 差异性与规范化:全球场域和本土场域

三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四 跨文化传播的实力与能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代话语权的构建和创新

古典名著中的秩序隐喻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何志鹏。

得书感谢您对《古典名著中的秩序隐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一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一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六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六辑。
欧阳修散文“风神”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欧阳修散文美学风格——“六一风神”的学术专著。
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电子书
判断所有的事物都不具有价值时,事物才真正开始产生了价值。正是在这个时候,太阳才开始发射光芒。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四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