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面地分析与展示他们关于认知问题的论点与见解。
内容简介
此书为著名中世纪哲学研究者、科罗拉多大学哲学教授罗伯特·帕斯诺关于中世纪晚期认知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品。本书着重梳理了中世纪晚期(1250-1350)的哲学史流变与发展的脉络,是该领域最杰出的研究作品之一。作者集中探讨了在中世纪晚期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的“认知理论”,并指出,占据当下心灵哲学与知识论领域主流地位的议题,例如意向性、心理表征、怀疑论以及实在论等等,在中世纪晚期也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作者通过解读托马斯·阿奎那、彼得·约翰·奥利、维威廉·奥卡姆等数位关键的中世纪哲学家的作品,试图全面地分析与展示他们关于认知问题的论点与见解。
作者简介
作者罗伯特·帕斯诺,康纳尔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牛津大学以赛亚·伯林思想史访问教授。现为科罗拉多大学哲学系教授、《牛津中世纪哲学研究》杂志主编,著有多本专著,主编《剑桥中世纪哲学史》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西方古典学研究”总序
中文版序言
序言
简写列表
引言
1. 哲学-历史背景
2. 托马斯·阿奎那与种相理论
3. 对该理论的挑战
第一部分 基础
第一章 非物质性与意向性
1. 作为意向性信息的认知
2. 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理论?
3. 意向性判据
4. 奥康论意向性判据
第二章 意向性变得神秘
1. 物理性而非意向性(罗格·培根和威廉·克拉索恩)
2. 意向性,而非物理性(奥利维)
3. 存在,但不实在(彼得·奥里奥尔)
4. 从虚构到行动(奥康)
第三章 形式与表征
1. 自然相似性理论(威廉·克拉索恩)
2. 脱离了相似性的表征(奥弗涅的威廉)
3. 阿奎那的形式和相似性
4. 因果关联
5. 活动本身作为相似性
第四章 被动性与注意
1. 认知作为一种被影响的方式
2. 注意对象(奥利维)
3. 判断与注意(阿奎那)
4. 混合理论(司各脱)与纯粹被动性(奥康)
第二部分 表征与实在论
第五章 种相多余吗?
1. 基于超距作用的直接实在论(奥康)
2. 基于精神注意的直接实在论(奥利维)
3. 解释错觉
4. 种相与思维经济性
第六章 阿奎那与直接实在论
1. 正式的立场
2. 活动-对象理论
3. 表征主义的两个版本
4. 经由种相,通往世界
第七章 种相之幕
1. 赫拉克利斯和他的图像(根特的亨利)
2.上帝会欺骗我们吗?(威廉·克拉索恩)
3.种相之幕(奥利维)
4. 赫拉克利斯归来(奥康)
第八章 语词和概念
1. 阿奎那思想中的语词和概念
2. 作为活动的概念(奥利维)
3. 放弃虚构物(奥康)
结论 一种新的认识形式
附录A 认识者与被认识者的同一性(阿奎那)
附录B 根特的亨利与理智性种相
参考文献
中英人名及术语对照表
译后记
中世纪晚期的认知理论是20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罗伯特·帕斯诺。
得书感谢您对《中世纪晚期的认知理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