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文学史”,打开重返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无限可能。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入点,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学”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在这“漫长的现代”过程里,中国文学经历剧烈变动,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
本书希望所展现的中国文学现象犹如星罗棋布,一方面闪烁着特别的历史时刻和文学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识别的星象坐标,从而让文学、历史的关联性彰显出来。
“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期望向世界读者呈现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一端,同时反思目前文学史书写、阅读、教学的局限与可能。
作者简介
编著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暨比较文学系讲座教授。著有《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后遗民写作》《现代“抒情传统”四论》,以及《茅盾·老舍·沈从文:写实主义与现代中国小说》《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述》《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20世纪中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艺术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中文版序
导论:“世界中”的中国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的多重缘起
荷兰戏剧、中国小说与开放的世界图景
19世纪中国的文章复兴
时间的冲撞:现代憧憬·怀旧想象
翻译的现代性:马礼逊的中国文学
公羊想象与托古改制
1820年
“以世界为家”:《镜花缘》与中国女性
晚期古典诗歌中的彻悟与忏心
《西学东渐记》:跨太平洋翻译
原乡里的异乡人:江湜与黄遵宪
错置的时代:西洋鬼子、中国天师
早期现代中国的女性作家
王韬登陆香港
媒体、文学和早期中国现代性
翻译的政治:走向世界语言
左图右史:《点石斋画报》及杂志
《海上花列传》、方言小说与白话现代性的起源
新小说前的“新小说”
丘逢甲:涕泪飘零的诗学
语言改革及其不满
邱菽园:南洋离散诗学的风雅与风土
1899年
甲骨,危险的补品……
未竟的翻译与新小说的未来
落叶、哀蝉、国难、诗殇
《黑奴吁天录》到中国
福尔摩斯来华
借古喻今
“文”与“中国最早的文学史”
明希豪森的中国之行
1906年7月15日
章太炎与文学复古的革命政治
东京和上海的全球剧场景观
中国第一位女性主义者之死
1908年
从摩罗到诺贝尔
南社:革命时代的古典诗情
1911年
革命加恋爱
《大同书》:乌托邦小说
胡适和他的实验
现代中国的“青年”之发明
周豫才写《狂人日记》
现代梵音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五四文学”的多重意涵
台湾诊断书
翻译白璧德
向恺然的猴子
新文学与国文课
1924年4月12日
徐志摩和中国的浪漫主义
1924年5月30日
声音的魅力
鲁迅与墓碑
1925年11月9日
梅兰芳、丹尼肖恩舞蹈团与世界戏剧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传奇吕碧城
巴金的无政府主义小说
革命与莱茵的葡萄
病与浪漫
性别、商业化和文学市场
身为名人的作家
瑞恰慈与中国批评
猎头之邀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1936年
1932年11月15日
宣传员、油印机与骡子
黑婴的《异教徒恋曲》
大地寻根:战争与和平、美丽与腐朽
语言、文学和默片
多余的话
儿童中国:三毛传奇
《过渡》与定县实验戏剧
一封台湾话文的“批”寄出
《中国的一日》
木刻:流动的图像
文章身后事
曹禺及其剧作
“吹号者”艾青
燕卜荪、奥登与九叶诗派
寻找原乡人
一个年轻诗人的画像
新感觉派的诗学与政治
中国性与现代性之间:费穆的电影艺术
延安的西洋文学课
张爱玲在香港
在战火中写作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树理方向”
北有梅娘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声音
郁达夫失踪之谜
文人与沦陷
1947年2月28日
记忆与创伤:从“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
朱光潜、沈从文和苏格拉底
1948年10月
寻找徐娜娜
从精神病院到博物馆
台湾才子吕赫若
新文学史的命运
社会主义的世界文学
报人、文人与旅人:刘以鬯在南洋
文学史的异端
林语堂与“明快”打字机
老舍和美国
已经写了67年
胡风和他的追随者
地方戏登上国家舞台
金庸武侠地形图
香港现代主义与我
周瘦鹃的罗曼史
亚细亚的孤儿
穆斯林与中国拉丁化新文字
社会主义剧场上的《关汉卿》
新民歌运动
《青春之歌》与文学修改
1959年
红色经典里的中国
《饥饿》与马华文学中的左翼叙事
钱理群的“幸存者言”
公共母题中的私人生活
普实克与夏志清的学术遗产
傅雷与傅聪:文化世界主义及其代价
小说的冶金者
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现代主义与乡土主义
《红灯记》:样板戏与英雄革命
1967年
金庸《笑傲江湖》
天使岛诗歌:现代移民社群中的中国诗歌
1972年;1947年
寻找钱锺书
一次隐蔽的际会:《对倒》与《花样年华》
李小龙的神秘之死,中国民族主义,以及电影遗产
杨牧:古典还是现代
撒哈拉流浪记
浩然的自我批评
1978年10月3日
走进“白色恐怖”
《今天》创刊:朦胧诗的兴起及中国当代诗的流变
解冻时节
双城记
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
食物、离散与乡愁
藏语现代自由诗的到来
1983年8月31日
相逢爱荷华
创伤与书写
1985年4月
在文学和电影中寻根
摇滚,摇滚
1986年
新时期的疯女人
制造先锋
重写文学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创伤和电影的抒情风格
从边缘到主流:王小波与王朔
孟京辉与中国先锋戏剧
何日“君”再来
1995年6月25日
《蒙马特遗书》
冷海情深
第一部现代亚洲男同志小说
一座“城”的故事
1997年
香港的奇幻回归
1997年
《黑眼圈》
机器里的诗人
韩寒的16岁
2002年10月25日
重见雷峰塔
2004年4月
《狼图腾》与自然写作
2004年
虚构的原乡也是真实的原乡
互联网诗歌
从李白到UFO
2008年
迌
《为龙》
从西夏到东北
2010年1月10日
李安的伪装和变形
在华语语系世界邂逅莎士比亚戏剧
2012年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也斯与抒情
少数民族“母语”诗歌
动物与“动”物,物事与物“势”
什么是文学的世界?
科幻中国
简体中文版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全二册)是2022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王德威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全二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