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是一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崭新教学理念编写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它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从1917年前后到1949年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间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深入阐发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含蕴。《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阅读、鉴赏、分析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及文艺现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优秀传统,服务于当代的文化事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的撰写者都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既有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长,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覆盖了现代文学所有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对作家作品、社团流派,还是文学论争,《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都进行了应有的评价。尤其是以往一般现代文学教材忽略的通俗文学创作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亦给予了客观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强调了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存及其实际影响,这也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保持了应有的沟通和衔接。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真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貌,其中包括对现代文学发生过程的描述以及上述提及的对通俗文学存在价值的关注等,同时又尽可能地对相关内容按照历史时段或文体的分类加以相对集中的介绍和论析。作为教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学层面的实际操作。

章节目录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10年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建构的几点思考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第一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第一节 晚清启蒙运动与文学的变革

第二节 报刊与新小说的繁荣

第三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新青年》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五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引进

第二章 五四初期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 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第二节 白话新诗的最初尝试

第三节 现代小说的全面创新

第四节 新式散文的应运而生

第五节 话剧品种的逐步引入

第六节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第三章 鲁迅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发展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第三节 《阿Q正传》

第四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第五节 《故事新编》

第六节 杂文创作

第四章 郭沫若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女神》: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第三节 《屈原》:对历史的再创造

第五章 茅盾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子夜》:现代长篇小说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 《腐蚀》:茅盾小说风格的深化

第四节 茅盾短篇小说及散文等创作

第六章 文学研究会及创造社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

第二节 叶圣陶与王统照的创作

第三节 冰心与许地山的创作

第四节 朱自清与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的创作

第五节 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第六节 《沉沦》:郁达夫自叙传的抒情小说

第七节 创造社其他作家的创作

第七章 “新月”与“语丝”等社团流派的创作

第一节 新诗格律化及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作

第二节 “语丝文体”及周作人等的散文

第三节 冯至与浅草~沉钟社

第四节 李金发与初期象征诗派

第五节 早期乡土田园小说的兴起

第八章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翼文学的创作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的成立

第二节 蒋光慈等人的早期革命文学创作

第三节 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

第四节 各具特色的左翼小说家

第五节 左翼诗歌的蓬勃兴起

第九章 巴金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无政府主义文化思潮与巴金的创作

第三节 《家》:悲愤的控诉与青春的赞歌

第四节 《寒夜》:多重内蕴的人生悲剧

第十章 老舍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老舍作品的文化意蕴及“京味”特征

第三节 《骆驼祥子》:庶民文学的典范

第四节 《四世同堂》:国民性格的深刻剖析

第十一章 沈从文与“京派

第一节 “乡下”与“湘西”:沈从文的文化选择

第二节 牧歌:沈从文小说的美学至境

第三节 散文创作:情绕湘西

第四节 其他“京派”作家

第十二章 新感觉派及其他小说作家的创作

第一节 刘呐鸥与新感觉派小说的出现

第二节 施蛰存、穆时英对“新感觉”的深化

第三节 李劫人及其“大河小说

第四节 张天翼、沙汀和艾芜的小说

第十三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曹禺的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惊天动地的《雷雨》

第三节 不同凡响的《日出》《原野》

第四节 意蕴深藏的《北京人》

第五节 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及意义

第六节 欧阳予倩与洪深的创作

第七节 田汉与夏衍的创作

第八节 丁西林与李健吾的创作

第十四章 诗歌与散文的新发展

第一节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第二节 杂文的再度兴盛

第三节 小品散文的新发展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兴起与成熟

第十五章 全面抗战以后的文艺运动

第一节 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第二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及解放区文艺运动

第三节 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及国统区文艺运动

第十六章 艾青及现代新诗的又一次高潮

第一节 艾青:眼中常含泪水的诗人

第二节 田间、臧克家等人的探索

第三节 胡风及“七月诗派”的追求

第四节 穆旦及“中国新诗派”的崛起

第十七章 解放区的创作

第一节 赵树理:真诚的农民作家

第二节 孙犁:开掘生活的诗意

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

第四节 长篇叙事诗和民族新歌剧

第十八章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创作

第一节 张爱玲、钱钟书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 徐讦、路翎等人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张恨水等人的通俗小说创作

第四节 讽刺喜剧与政治讽刺诗

结语 从现代到当代:30年文学的承载与余响

附录 中国现代文学大事年表(1915-1949)

修订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是201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税务会计实务 电子书
  税务会计是会计的三大分支之一,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集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一门特种专业会计。《税务会计实务》根据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结合中小企业实际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力求遵循税务会计核算内在的逻辑,体现税务会计的新变化和成果,做到清晰明了、循序渐进、条理性强。  《税务会计实务》主要阐述了
人民邮电出版社税务会计 电子书
1. 作者知名度高——本书作者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财会专业知名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2. 教材内容新——本书根据2019年新的税法和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税务会计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更新; 3. 编写体例巧——根据税务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按照理实一体的高职教育要求,每个学习任务后面附有练习,每个项目结束附有综合实训,目的在于让学生边学边练,理实一体,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税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领,能计算企业常见税费的应缴金额,会办理各税款的纳税申报和相关的涉税会计处理。 4. 教材可读性强——教材在编写时对内容体系、难易程度、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特殊处理,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易读性; 5. 配套丰富资源,在同类教材中作者知名度高,在同一作者同名书中配套资源好。
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经基本技能 电子书
1.搭配微课视频,优化教学效果。 2.优化人民币币种,增加第5版2019人民币票种。 3.报税部分,使用增值税税率及财务报表。 4.优化习题配套。 财经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本书能较好地符合教学标准,完美贴合课时安排。
经济效益审计 电子书
  《经济效益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部审计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为主导,综合阐述了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方法和程序,同时对国家审计开展的绩效审计作了概括性介绍。  在内容方面,《经济效益审计》在参阅和借鉴已有论著的基础上,将现行准则与规定融入教材内容中,大大增强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在体例方面,《经济效益审计》理论部分力求全面、系统、新颖,以便更好地指导实务;实务部分尽
管理会计实务 电子书
  《管理会计实务》顺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突出通用性、可读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