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征祥评传

陆征祥评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外交家陆征祥:弱国无外交,忠诚于中国,反映时代面相。

内容简介

陆征祥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最弱、国际地位最低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国务卿,8次出任外交总长,亲历李鸿章访俄、第一次海牙保和会、《中俄协约》、“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重要交涉,深知其中复杂辛酸内幕,也饱受弱国外交之苦。

他的一生反映出许多重要的时代面相。谈到“二十一条”交涉,陆征祥感叹:“总归一句话,弱国无外交。”于山东问题交涉时,他试图“联美制日”,但因日美互相妥协而未能为中国争取到应有权益,交涉失败。最终决定拒签对德和约,也因而成为当时民众心中的“拒签英雄”。他坚信“强权之不可久持,公理必得最后之战胜”。但受限于史料不足,学界对他的研究偏少。

本书以陆征祥为中心,使用外交档案和藏于比利时修道院的《陆征祥文书》、报纸、个人文书等史料,结合政治、社会舆论、个人三个视角,考察从清末、北洋、到国民政府时期,陆征祥与中国外交、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

作者简介

作者唐启华,台湾历史学家,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国际关系史博士,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现任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东海大学历史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民国外交史研究权威,专长中英外交史、近代中国外交史、中国与国际联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缘起

绪论

第一章 陆征祥的家世与早年外交生涯(1871~1905)

第一节 家世、学习与出洋

第二节 职业外交官的养成

第三节 弱国外交初体验

第四节 参与第一次海牙保和会

第二章 清季外交的后起之秀(1906~1911)

第一节 担任驻荷兰公使

第二节 参与第二次海牙保和会

第三节 主持《中荷领约》交涉

第四节 《中俄商约》交涉与出使俄国

第三章 陆征祥与民初政局及外交(1912~1913)

第一节 电请清帝逊位

第二节 民国首任外交总长与改革外交部

第三节 陆征祥与民初政争

第四节 中俄交涉功败垂成

第五节 主持国际法会与保和会准备会

第四章 一战变局中的对外交涉(1914~1918)

第一节 历聘欧洲各国与夫人返华

第二节 “弱国无外交”: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第三节 洪宪国务卿与帝制外交

第四节 接洽参与欧战

第五章 陆征祥与巴黎和会(1919)

第一节 和会前的筹备工作

第二节 从“亲日联美”到“联美制日”

第三节 代表团内争

第四节 山东问题

第五节 拒签对德《凡尔赛和约》

第六节 和会尾声与访问各国

第六章 意外出使瑞士(1920~1927)

第一节 回国述职与迁葬祖坟

第二节 担任驻瑞士公使

第三节 家庭生活与外交活动

第四节 欠薪与索饷

第七章 归隐修道院(1927~1949)

第一节 进入修道院与晋铎

第二节 陆征祥与天主教会

第三节 外交活动

第四节 索薪与赠款

第五节 回忆录与驻比使馆保存档

结论

征引书目

陆征祥评传是202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唐启华。

得书感谢您对《陆征祥评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电子书
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最前端”的著作。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帝国缩影.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刘永华力作。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以色列阿拉伯人:身份地位与生存状况(1948~2018)(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电子书
本书将从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展示阿拉伯少数民族在以色列建国近七十年来的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