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主编推荐:"新闻大师"牛日成作品精选辑。
内容简介
牛日成,从事新闻业迄今16年,共有30多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东新闻奖等奖项。《世事辩证:以新闻人的视角》为牛日成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撰写的部分新闻时评专辑,主要收录了《“称王”之错不全在央企而在政策》、《药价十倍飙车玩的是哪套拳术》、《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迷失警钟》、《广东发展路径新探索》、《提价阻击烟害只是一相情愿》、《网络舆情并非洪水猛兽》、《控烟只怕有钱无人罚》、《革了“奥数”的命又如何》等作品,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作者简介
作者牛日成,海南儋州人。现为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散文、杂文、诗歌、报告文学等100多万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行走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代序)
改革阵痛
房地产被记者“唱黑”是奇谈怪论
“称王”之错不全在央企而在政策
官员考核对GDP说“不”
公共财政透明化岂能仅是“天书”曝光
知耻而后勇,消除“广东之耻”
急功近利绝不是创造“改革开放成果”
药价十倍飙车玩的是哪套拳术
政府信息“儿戏”使公信力沦陷
剥夺公务员听证权是矫枉过正
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迷失警钟
异常信息披露不能止于“研究”
让开发商“大出血”须斩断利益链条
且别急于戴上“现代化”的高帽
政府采购打破“暗箱”利于压缩腐败空间
审计流于“揭露”,无异好了伤疤忘了疼
媒体需要勇担社会责任
别让政策“连环套”困死低保户
垄断行业成本晒阳光才能消除民意抵触
广东发展途径新探索
社会深度
反就业歧视,谁该接招
中国老板能否读懂“中国工人”
提价阻击烟害只是一相情愿
保障房不是“文明市民”的专利
“暂住证”变“居住证”何止一字之差
庆幸华农不凑高校改名的热闹
“黄牛党”的能耐是实名制的软肋
横渡珠江深陷“政治秀”泥潭
跨省“跳桥秀”是伤感的黑色幽默
权力之手缘何总往利益上伸
尊重真相是引导视听的上策
网络舆情并非洪水猛兽
规划官员的“苦水”难能同情
“带回派出所问话”是执法权滥用
公车带“标”难治“屁股下的腐败”
问责刚性才能打通舆论监督渠道梗塞
解开“有钱无地”的死结还得靠政府
法治中国
新闻发布语焉不详只会引发疑窦丛生
富士康深陷“跳楼门”,是偶然还是必然
谁该充当消费潜规则的斗士
现代版“关云长义释曹操”损伤法律尊严
信息公开须防公民隐私被“裸晒”
动物保护法“人”化或成笑料
对“筹钱救母”的悲情反思
“精神有价”凸显民权敬畏
法律拔“钉”的标本意义
警惕“适当批评”鸡毛当令箭
“宠物狗洗澡公家报销”不仅是可笑的丑闻
让“精英醉猫”敬畏法律与生命
“误”毁铁路建筑毁的是城管形象
高速公路“傲慢”是对法规的藐视
重庆“打黑”风暴审视
“一把手”出庭应诉为何鲜见
“乘客”是否“钩子”不能“身份不明”
一顶乌纱岂能承受700万人期望之重
强力震慑“老赖”捍卫司法权
试看权力矛利还是法律盾坚
控烟只怕有钱无人罚
野蛮粗暴不可能征服新闻正义
谁该为市民餐台上的猪肉负责
确保举报案件追踪落实至关重要
法规刚性执行事关企业社会责任强化
民主政治
“被”字浸透公民权责吁求
民意与权力博弈上了一堂“民主课”
公共决策岂容政府一意孤行
热捧官员博客是自作多情
人大代表发言何需恐惧“见光死”
广州需要更多“炮手”
拿什么来拯救听证危机
提案评选遭质疑不能以“评价习惯”一言蔽之
挺“苏珊大妈”需摒弃人微言轻偏见
审视广州“十月现象”
财政公开“破冰”顺应民心
“网络问政”要做实“网外功夫”
人大代表调研“后续文章”不可或缺
视人大代表为“累赘”是一种亵渎
别让“重大”弹性成为公权游移空间
给政协委员答复不能开空头支票
凭什么给民众的思维定式“定罪”
沟通网络民意利于缔造理性社会环境
百年大计
法治无力比教师被打更可悲可怕
“贵族班”是畸形教育的产物
警惕“家长同意”成乱收费遮丑布
不具操作性的“红头文件”不如没有
“按成绩划分走读”是思维“贫血”
明星退学凸显高等教育尊严
“有编不补”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革了“奥数”的命又如何
惩戒高考造假的火力应瞄准权力滥用
名校学位“分猪肉”不是教育均衡之策
评优蜕变成选秀是劣质时髦
大学城可否留点空间给老师
停课抬花圈涉嫌教育公权滥用
丈量“高分低能”需要科学标尺
重奖状元并非提升高校声誉上策
大学校园不是富人的“采花园”
校园血案频发呼唤预防长效机制
近百校长与局长“下水”祸起权力淫威
大学生“精英”与高尔夫球有何相干
社会公平
BRT遗忘的不是残疾人而是文明
歧视独生子女不仅是神经过敏
滥用“株连”政策是行政“昏庸”
掀开更多“官二代”的盖头
再问幼儿园“6 000万财政补贴”几个为什么
邓玉娇“有罪免罚”凸显司法理性
“挖路断财”威逼赞助无异于拦路抢劫
廉租房惠及“蚁族”彰显社会公平
形式“透明”不是“阳光招标”的全部
公积金使用不能剥夺所有人“三权”
“钉子加油站”是垄断企业傲慢的写照
同德围“突围战”胜败验证政府公信力
政务考问
让“赛先生”解开垃圾处理终端死结
修理城市门面不能制造民生痛感
拷问经适房程序与监管的脆弱
“考虑不周全”难能承载文物被毁之重
乱象整治“割韭菜”是反面教材
公园免票也不该“黑灯瞎火”
绿化广州,缺的不是钱
政府部门霸道难辞权力寻租之嫌
姓“国”并非化解公交痼疾之灵丹妙药
公共财政理当公平共享
工地“一窝蜂”是市政管理错乱影像
勿让保障房小区变成“贫民窟”
市政工程不是某个部门的内部工程
城市话题
行政“暴力化”不能破解“走鬼”难题
“一正九副”给“大部制”留下缺陷
城市风景区“涨价限客”难能苟同
“道路拥堵费”是啥玩意儿
大楼高度未必是城市“高度”
五星级旅游厕所何用之有
谁壮了泥头车的“胆”
整治“黑的士”关键在制度查漏
地铁出口为何十年不“开口”
天河建天桥,嘲笑城市规划近视
请官员体验“切肤之痛”是个好建议
“为指标服务”还是“为市民服务”
规划失序制造“两难”困局
“落雨大,水浸街”唱到几时休
城管打网络舆情“保卫战”是舍本求末
权力监督
拆掉官员花架子需要机制发力
“损害群众利益典型”可否“升级”
“官员自评高分”的辩证解读
局长“香艳日记”值得研究的不是“性”
“路上的腐败”逼近百姓容忍极限
官员的“匪”气急需猛药医治
问责官员可医治高考群体作弊
惊世语录:“做干部就是为了钱”
喝酒是“工作需要”纯属悖论
郑州组织部“某官员”哪去了
以民众的力量抗击官员“玩乐风”
干部“带病上岗”需要制度医治
“去问中央领导”:这皮球你踢远了
“限桌令”注定是一贴防腐无效膏药
周久耕的“轻敌”言论耐人寻味
贪官“裸奔”之路需要制度阻挡
不能将“裸官”一律视同腐败危险分子
对“官僚”的容忍是对人民的不负责
高官生活支出“几乎零”难说是孤案
权力膨胀导演公安局局长“多米诺效应”
革新唯“票”是举才能唯才是举
世间温度
没有闭上的双眼见证人性善恶
跪拜雷锋拜不来“心灵富豪”
对邪恶,再不能袖手旁观
父杀子惨剧灼痛社会神经
扭曲的炫富反衬精神的贫困
说句“人话”怎么就这么难
只有大胆质疑,才能接近真相
“字如其人”与以貌取人是一丘之貉
“铁笼”罩人啼笑皆非
以死唤醒“泯灭的良心”是泪涌的控诉
为“感动中国人物”所感动
敢讲真话的“真经”难以复制
大旱之年,泼水节该不该办
思绪笔记
伤逝,为了生命的尊严
向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让悲伤远去
敬畏季羡林大师朴厚的人格风范
留住钱老那颗永远跳动的爱国心
“999”难以承载“天长地久”
该怎样拯救广州本土文化
被踩死的不是猫,是文明
知恩图报之人不是“出土文物”
领导让伞何时不再是新闻
还要多少生命为“黑幼儿园”陪葬
后记
一
二
三
四
世事辩证:以新闻人的视角是2010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牛日成。
得书感谢您对《世事辩证:以新闻人的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