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梳理我国城市政治和城市治理的相关脉络。
内容简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权利平衡的进程,权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尺度。
本书从城市发展与权利发展的双重路径入手,结合中国城市史的历史演变,讨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权利失衡与权利实现,既完善城市权利理论的中国式研究,也赋予中国城市政治和城市治理研究一个比较深入的视角。
本书主要章节包括:权利的变迁及其指向、城市崛起与“特许的”权利、市制转换中的权利演进、城市身份的权利附加、城市的权利解锁:从农民到族群、城市的回归:权利的再发现。
作者简介
作者姚尚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理论,城市与区域治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城市发展的权利尺度
第一章 权利的变迁及其指向
第一节 权利的形成:历史与逻辑
一、权利的历史演变
二、权利的逻辑形成
第二节 权利的重建:结构与指向
一、权利政治结构的疏离
二、权利社会结构的瓦解
三、抽象权利的制度指向
第三节 权利的实现:路径与过程
一、现代社会的权利细化
二、权利的过程确认
三、权利的路径重建
本章结论
第二章 城市崛起与“特许的”权利
第一节 城市叙事的空间转换
一、城市叙事的纵向冲突
二、城市叙事的横向分歧
三、城市叙事的空间重建
第二节 城市自由与“特许的”权利
一、城市公民的历史权利
二、城市复兴中的权利特许
三、城市发展中的权利分化
第三节 进入城市的权利指向
一、现代城市中的空间隔离
二、城市权利对于空间的批判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市制转换中的权利演进
第一节 中国早期城市:形成与规范(公元前200年以前)
一、考古学意义上的早期城市
二、社会学意义上的早期城市
三、经济学意义上的早期城市
四、早期城市的政治整合
第二节 中古城市制度的巩固(公元前200年到宋)
一、中国古典城市结构的国家强化
二、中国古典城市市场和社会的萌发
三、中国古典城市政治结构的松动
第三节 近古城市制度的转向(宋末到晚清)
一、权力拥挤与政治性城市的繁荣
二、权力稀释与商业性城市的崛起
三、城市革命中的权利萌发
第四节 近现代城市制度的确立与权利体系化(晚清以后)
一、国家权力的下移与城市体系化
二、近现代城市的制度切换:租界与华界
三、城市治理的多重融合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城市身份的权利附加
第一节 城市化的启动:“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
一、城市化启动的政治逻辑
二、城市发展的工厂路径
三、工厂政治中的飘浮城市
第二节 城市体制的形成与权利附加
一、中国城市体制的等级结构
二、中国城市体制的身份锁定
三、中国城市体制的持续强化
第三节 知青“上山下乡”与城市权利的稀缺
一、城市的失败与“上山下乡”
二、城乡互动中的权利交换
三、城乡隔离中的权利解锁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城市的权利解锁:从农民到族群
第一节 城市政区的开放与农民身份的转换
一、农村改革中的城市因素
二、城乡合治的制度开放
三、农民进城与身份的替换
第二节 进入城市的农民
一、问题的提出:权利视野下的城乡流动
二、进入城市:个体权利与政策选择
三、城市中的农民:职业隔离与权利阻截
四、城市的接纳:个体权利到集体权利的转换
第三节 进入城市的族群:少数权利的生长与保障
一、城市形成的族群逻辑
二、城市复兴的族群角色
三、进入城市的族群:隔离与分化
四、城市族群的身份与权利
五、城市治理中的族群:融合与发展
第四节 “全球城市”的权利发展
一、资本、国家与族群的穿越
二、城市扩张的族群权利共生
三、全球城市社会的族群治理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城市的回归:权利的再发现
第一节 城乡异步的方案冲突
一、城乡分治的贫困转移
二、乡村问题的城市方案
三、城市问题的乡村方案
第二节 在城乡之间:复合型政策的发起
一、特色小镇:一种折中的方案选择
二、复合型政策的府际互动
三、复合型政策的路径分歧
第三节 在城乡之上:乡村的突围与城市的回归
一、城市体系中的村镇角色
二、新兴市镇的功能差异
三、复合治理的小镇转向
四、新兴市镇的空间融合
本章结论
余论 城市权利的外溢与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城市权利:公共治理的历史演进与角色回归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姚尚建。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权利:公共治理的历史演进与角色回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