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甄选了文学评论家付如初多篇广受赞誉的文艺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既包含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综合论述,也有对中国当代重要作家的文学评析。作者注重书与人的互文、美学的和历史的辩证。行文流畅灵动,有厚度深度,有独到见解和生命体悟。
作者简介
作者付如初,文学博士、编审,《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专栏作者,“豆瓣时间”“做书”“荔枝微课”等平台线上课程讲师。所编图书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年度中国好书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等;个人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出版科研论文奖、中国编辑学会学术论坛论文一等奖、首都图书馆美书评一等奖、中国出版集团十大优秀编辑等奖项。曾出版个人专著《莫言的小说世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辑 松鼠在榛子丛里
天意从来高难问
以死拼得一部《平凡的世界》
名著诞生的必经之路
《平凡的世界》的传奇
路遥的人格密码
路遥传奇与文学的没落
白鹿原上最好的作家走了
书与人的命运感
《白鹿原》好在哪儿?
“性描写”和作品的命运
《白鹿原》出版那一年的故事
柳青传统和陕西三剑客
《白鹿原》手稿版的故事
陆沉者杨绛
“死而不亡者寿”
杨绛的精神之所
《洗澡》: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的一种写法
陆沉者杨绛
世间已无张贤亮
“他来了,又走了”
小说家张贤亮
“受难者”张贤亮
“你所写的全部文字比起奇特的命运都显得苍白。”
黎汝清的“命运启示录”
书比人有名
“两个”黎汝清?
《皖南事变》的价值和黎汝清的命运转折
《湘江之战》和《碧血黄沙》
黎汝清会成为“被遗忘的大师”吗?
王鼎钧:给历史一份证词
幸存者的文学
历史是“有生命的过去”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
王鼎钧的气质
“我找李大师,云端不可寻”
悼李敖和“看”李敖
读李敖
思李敖
“我”与李敖
战时大学的理想启示
刚毅坚卓,弦歌不辍
抗战中的两种青春
齐邦媛的大学:沉痛而欢欣
何兆武的大学:幸福而迷茫
名字写在水上,灵魂写在纸上
大学里的故事和故事里的大学
现代文学中的大学形象
新时期以后的大学故事
张者的“大学三部曲”:二十年的大学史
《活着之上》:沧浪之水浊兮
看呐,这美术圈的人!
《沧海》的故事
《沧海之后》的故事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飞升”
一曲美术界的《好了歌》
他们为什么把书桌搬到田野上?
文求诸野
“文化的问题总是隐藏在生活里”
“折得一枝香在手”
“敬事而信”
《应物兄》和当代小说的声望
应物兄是谁?
除了话语权,他什么都没有失去
文学头上悬着什么?
王城如海,作家如帆
徐则臣的写作之路
《耶路撒冷》:到世界去
《王城如海》:回中国来
徐则臣笔下的青春
《北上》:世界在河流上漂泊的秘史
潜伏在龙一心里的英雄梦
从《潜伏》说起
《接头》:《潜伏》之后的故事
龙一的英雄谱
龙一英雄梦:英雄在民间
在人间寻路,为山河披上袈裟
《山河袈裟》
“人心中有山河莽荡”,生死处有袈裟霓裳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失败之诗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
梁鸿的“乡村传记”
从双水村到梁庄:中国乡村史的一种写法
“田野里响起诚挚的旋律”
70后的文学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如果故乡背后站着的是整个时代
文学“隐士”曹乃谦
曹乃谦是谁?
《同声四调》:历史若只如平常
“母亲崇拜”和曹乃谦的女性观
做一个文学“隐士”有多难?
燕子相将归巢
羞涩的幸福感
写作者的“乡土中国”
活着,用文字微笑
卑微者的未来
书生做吏的命运过山车
书生做吏
借人观事,借传述史
在“革命”的阴影里
“你的名字是一个问号”
永远的朝内166号
一座楼和一本书
大时代中的朝内166号
从历史的悲剧到“人”的悲剧
永远的朝内166号
曲终人未散
《曲终人在》
省长欧阳万彤的传记
官员的职业道德
官场文学: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
周大新的理想主义
一个青年的成熟或死亡
北京,北京
《公主坟》:青年的爱与梦
《春困》:中年始于婚姻
困于生活,死于中年
东方科幻的可能和未来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它会终止”
末日想象中的东方力量
未来现实主义和莫比乌斯时间带
“世界从未长大,但它从未停止生长……”
在敦煌,找一条彩缎和豆蔻之路
敦煌在上,风光无限
敦煌赤子
民间重现和新历史主义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你感到自己在读书了吗?
从豆瓣网的一次文学评奖说起
大数据时代经典阅读的屏障
阅读可以达成共识吗?
第二辑 玫瑰酒的芬芳
马尔克斯和他的中国学生们
他那张飞行的床单上,挤满了中国作家
两个高足:莫言和余华
当我们谈论马尔克斯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学巴别塔:顾彬与中国当代文学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顾彬来了”之后
文学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顾彬的“巴别塔”
为文学的使命和尊严
她的书在她的祖国还是禁书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在人间,描绘地狱的模样
《二手时间》:浓缩版的“红色百科全书”
“复调”中的“开放社会”
“我们不需要你的真实,我们有自己的真实。”
一个捷克作家的“疯狂世纪”
他叫伊凡·克里玛
他的世纪“疯狂”得与众不同
他用理性对待“疯狂”
克里玛的“悖谬”
赫拉巴尔的忧伤
“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
他是老子的好学生
在“垃圾堆”上找到的“幸福感”
赫拉巴尔的抒情之美
赫拉巴尔的争议或者价值
你曾知道一个忧伤的土耳其吗?
帕慕克和土耳其人“呼愁”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这张土耳其名片的含金量
帕慕克的写作策略
奈保尔的“内在力量”
“世界本该停止,可它还在继续”
《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像男人一样可怜父亲
《大河湾》:谁的非洲?
奈保尔留给世界的真正的力量
女人也爱洛丽塔
洛丽塔的魅惑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在美国打破“伊朗式沉默”
说吧,记忆
印度的“午夜之子”
鲁西迪的故事魔法
《午夜之子》:把历史做成酸辣酱
神女之“神”
叹息世界是一个谜
鲁西迪的印度智慧
我们会不会爱上托卡尔丘克
健康文学的气息
“多亏了温柔,茶壶才开始说话”
《太古和其他时间》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云游》
“好色”的渡边淳一
《失乐园》:中年浮世绘
“纵使放荡,心灵也不该是龌龊的。”
历史的眼泪被文学笑出来了
84岁的父亲和他36岁的情人
“过去肮脏不堪,就像个下水道。”
我们从未逃离历史,也从未远离孤独
柳薇卡的魅力和启示
左手生活,右手意义
《斯通纳》:一本被“复活”的小说
所谓命运,只跟选择和爱有关
当整个世界都变成监狱的时候,麻木是一种力量
翻译说最大的感受是“苦涩”
“我们中西部本土的堂吉诃德,但没有自己的桑乔”
那些我从未告诉你的恐惧和爱
《无声告白》:2014年美国小说中的一匹黑马
家,通常都从女人开始
一个“家”字的五种写法
书应该有秘密,像人一样
故事的现实源头,或命运开始的地方
关于文学的“无声告白”
第三辑 月亮推着后背
又是一年高粱红
27年高粱红
高粱为什么这样红?
关于莫言和《红高粱家族》的往事
难题之下的价值困惑
文学光影中的贾樟柯
贾樟柯的“标签”效应
“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
从“金钱与爱情”到“灰烬最纯洁”
贾樟柯的文学表达
认一个错儿的路有多长
等着陆焉识
寻找《陆犯焉识》
说说陆焉识遇到的年轻人
错把无名当英雄
《天才捕手》:一部注定失败的电影
《天才的编辑》:一本中规中矩的传记
编辑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编辑的幸福时刻
谁的芳华?
冯小刚的《芳华》
冯小刚的“芳华”
冯小刚式“正义”
严歌苓的《芳华》
芳华是一种清澈的“善”
福克纳的火焰和韩国的青春
《燃烧》:戛纳史上评分最高的电影
村上春树的气质
福克纳的愤怒
婚姻无故事
霍乱时期的婚姻
妥协就能留住婚姻吗?
钱和婚姻中的第三种势力
是明天,不是革命
战争与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德国军政总督的故事
中国的“辛德勒”
“大”时代中的“小”文学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岗峦”
地久天长且安魂
苦涩的妥协
活着,梦实现了
死之近旁,生在延续
“失独”者的安魂曲
“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
“教我们那一点爱,与时间空间共存吧!”
何人绘得萧红影
《黄金时代》:粉丝电影的诚挚和遗憾
大时代的牺牲者
后记
大声沉默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付如初。
得书感谢您对《大声沉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