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描写了1953-1957年国民经济第1个五年计划中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内容简介
1953~1957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百年工业化和现代化梦想的大幕,奠定了国家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和物质技术的最初基础。在原有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而又面临严峻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一五”计划选择了重工业超常发展战略。经济现象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现在的经济与“一五”计划有着一定的联系。研究“一五”计划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马泉山,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工业经济理论与发展史,现从事工业经济研究。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1980年6月至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曾领先世界
一 中国的辉煌
二 近代欧美的飞跃
第二节 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
第三节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史前时期”的总结
第四节 历史新页: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第一章 必要社会政治条件的塑造
第一节 构筑独特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结构
第二节 完成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和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第三节 剿匪打黑,安定社会
第四节 涤荡污泥浊水,树立新风
第五节 发动“三反”“五反”斗争,整饬吏治
第二章 技术资金的筹划
第一节 新发展经济学关于工业化发动因素的观点
第二节 打开引进性技术创新新渠道
第三节 社会变革性的制度创新
第三章 率先启动的先行部门和地区
第一节 农业和交通运输先行
一 恢复发展农业的紧迫意义
二 国防开支被重新置于首位
三 经济建设的归位
第二节 东北的先行建设与鞍钢的恢复发展
第三节 156项先行开工项目建设
第四章 工业化范式选择及目标任务
第一节 世界工业化经验与中国的可能选择
一 历史必然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 工业化的两种基本范式
三 中国的选择
第二节 以速度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
一 工业化速度取决于对重工业的认识
二 不能忽视特定的客观背景
第三节 第一个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一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 建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三 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第四节 环绕主要指标的经济关系安排
一 关于建设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安排
二 关于几个主要经济关系和经济比例关系的安排
三 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统筹安排问题。
第五章 摸着石头过河的三年
第一节 大规模建设的开局
一 意义重大的两项措施
二 “大仁政”、“小仁政”之争
三 基本建设的“小冒”与增产节约运动
四 实施主要农产品的计划购销
第二节 建设规模的收缩与“紧张平衡”思想
一 基于1953年“小冒”判断的微调
二 “紧张平衡”思想的提出
三 毛泽东的关注点:农业的制度创新
四 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第三节 五年计划出台以及前三年的实绩
一 制定1955年计划遇到的问题
二 “一五”计划出台经过
三 高端产业“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启动
四 1955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问题
第四节 症结在于重工业高强度发展与农业发展滞后
第六章 “主体”矛盾传导下“两翼”的提前
第一节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经验的总结
第二节 合作化速度之争与社会主义群众运动高潮
一 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的两个重要因素
二 “停、缩、发”方针的由来
三 毛泽东态度的改变及围绕速度问题的争论
四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与农业合作化高潮
六 简单的评析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一 “对资”改造步伐加快先于农业
二 1955年毛泽东的考虑
三 决策层的高度共识
四 符合国情的“赎买”办法
五 产权改革与生产改组的结合
六 大势所趋,欲罢不能
第四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一 关于对手工业的认识与政策
二 新中国建立头六 年手工业的恢复、发展与改造
三 改造、改组的“赶工”
四 还是积累了后遗症
第五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七章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改革设想
第一节 形成原因简析
第二节 基本特征及内涵
第三节 弊病的显露与初步改革设想
第八章 探索加快发展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第一节 加快发展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加快发展的两重含义
第三节 独辟蹊径的探索
第四节 向科学进军的两大举措
第九章 跃进预演的曲折
第一节 安排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的苦衷
第二节 从农村开始的生产建设高潮
一 从农村十七条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
二 由农村到城市全面加快发展
第三节 由“打招呼”到一线领导反冒进
一 毛泽东对于盲目性的提醒
二 一线领导人的看法与做法
第四节 “慢一点”思想的提出
第五节 年度计划执行结果
第十章 经济收缩及国内政治
第一节 波匈事件的讨论与经济问题决策
第二节 被称为政治思想战线决胜负的一仗
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提出
二 执政党的开门整风
三 反右派是必要的,但是扩大化了
四 “六条政治标准”的意义
第三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
第四节 国民经济成功的主动调节
第十一章 1956和1957两年实践的认识价值
第一节 周恩来的新认识:1956年“跃进的发展”
第二节 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节 互补的两种经济思想
第十二章 辉煌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
第一节 156项工程的立项
第二节 156项工程的建设
一 强调把工业基本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
二 工业基本建设又首先是保证156项重点工程建设
三 156项工程建设坚持按基建程序办事确保质量
第三节 156项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意义
第四节 并非多余的分析
第十三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巡礼
结语
附录一 156个重点项目中民用项目建设情况
附录二 156个重点项目中军工项目建设情况
参引文献
后记
中国工业化的初战: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57)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泉山。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工业化的初战: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57)》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