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从财政政治学的视角选取了九本经典财政著作,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中华帝国自秦汉以来的财政转型之路。
内容简介
《财政经典文献九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文本选择》从财政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九本有助于理解财政转型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经典著作。这九本著作,既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又包括西方当代学术文献,贯穿始终的线索是理解迄今为止的中国国家转型与财政变革。
内容包括:《盐铁论》:中华帝国初兴时的财政设计;《州县官的银两》:帝国成熟时期财政的内在紧张;《文化、权力与国家》:帝国现代转型的微观财政机制;《欲望与利益》: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利益合法性基础;《大转型》:全球视角下现代国家转型中的双重运动;《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运动与国家转型的关系;《资本的秘密》:资本对于现代国家发展的意义;《经济通史》:理性化企业与现代国家的兴起;《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现代国家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作者简介
作者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多年潜心研究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西方财政思想史十六讲》《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公共经济与管理系列丛书编委会
序
第一讲 导论
第二讲 《盐铁论》:为中华帝国奠定基本财政原则
第一节 《盐铁论》的文本
第二节 《盐铁论》奇妙之处与解读框架
第三节 财政支出规模是大好还是小好?
第四节 工商业是否可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
第五节 如何管理暴利性资源商品?
第六节 帝国财政的显基因与隐基因
第七节 《盐铁论》中其他重要的财政问题
第三讲 《州县官的银两》:帝国财政完善的最后努力与内在紧张
第一节 作者与作品
第二节 从帝国财政史看王朝中期财政改革传统
第三节 雍正帝改革中的传统因素
第四节 雍正帝改革的新意:财政制度的理性化
第五节 雍正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之比较
第六节 雍正帝改革的限度及其原因
第七节 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动因
第四讲 《文化、权力与国家》:帝国向现代转型的微观财政考察
第一节 作者与作品简介
第二节 解读视角与术语介绍
第三节 财政问题之一:帝国国家是通过怎样的微观机制向社会征税的?
第四节 财政问题之二:财税压力是如何推动国家现代化并影响微观机制的?
第五节 财政问题三:从财政微观机制看,晚清和民国的国家建构为什么会失败?
第五讲 《欲望与利益》:为国家转型奠基的利益原则合法化运动
第一节 作者与作品简介
第二节 利益原则在西方世界的合法化
第三节 利益原则合法化的西方思想背景
第四节 经由“公利”而结束的中国的“义利之辩”
第五节 对利益原则的反思
第六讲 《大转型》:推动现代国家转型的双重运动
第一节 作者与作品
第二节 市场原则的扩张运动:双重运动之一
第三节 反对市场原则扩张的运动:双重运动之二
第四节 “双重运动模型”与现代国家的兴起
第五节 余论:“经济学家不能治国”
第七讲 《致命的自负》:思考现代国家转型中的社会主义运动
第一节 《致命的自负》的作者与内容
第二节 哈耶克的理性观
第三节 高度集权的政经体系的错误
第四节 市场不受欢迎的原因
第五节 从扩展秩序看人口增长
第六节 对哈耶克理论的简短评论
第八讲 《资本的秘密》:重视资本在现代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作者与作品
第二节 资本为什么重要?
第三节 发达国家曾经做对了什么?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未做而应做的是什么?
第五节 中国该做什么?
第九讲 《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现代国家中的财政制度选择
第一节 作者与著作简介
第二节 重视财政学中的欧陆传统
第三节 用财政来控制政府
第四节 财政学中的道德观
参考文献
后记
财政经典文献九讲是2015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守刚。
得书感谢您对《财政经典文献九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