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者不断深入儿童发展理论的基础研究,旨在明确解释“为什么”和“怎么做”。
内容简介
“踩高跷教育”是指孩子的成长、教育、职业和发展思维都取决于父母,都几乎完全建立在父母的资源和平台基础上,他们自身很难发展和超越。“撑竿跳教育”是指父母给予目标、支持和环境,将勇气、责任、自律等优秀品质赋予孩子,让孩子不断追求梦想、超越自我。
本书前半部分为儿童发展理论基础,重点关注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读者科学看待养育过程,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本书后半部分结合当下广泛提倡和肯定的一些优秀品质(“优秀”的标准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探讨促进孩子成长的策略,目标是让读者通过阅读和学习,构建“教养”的体系与方法,并可以将之用于实操和练习过程,取得和分享成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儿童发展理论研究
第1节
儿童发展理论概述
第2节
基因与行为遗传
基因与生育
基因与环境
第3节
胎儿孕期发育
怀孕和产前发育的标志性阶段
影响婴儿健康的风险
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
父亲的影响
迎接新的家庭成员
第二章婴儿到青少年发展
第1节
0~2岁婴儿期
早产隐患
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
婴儿母乳喂养
婴儿的早期运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婴儿标记、记忆事物
婴儿的语言是怎么产生的
婴儿的分离焦虑和依恋情绪
婴儿的自我意识
婴儿的社交与游戏
第2节
3~6岁童年早期玩耍期
均衡营养和饮食
飞速发育的大脑
好动的孩子
不幸的发育障碍:脑瘫
不幸的成长环境:忽视和虐待
儿童的语言
幼儿园入园准备
孩子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道德观念的形成
什么是教养
什么是管教
童年的社交和游戏
第3节
7~11岁童年中期学龄期
肥胖儿童
更高级的大脑
多动症、学习障碍、自闭症
更高级的语言
数学、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自尊
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发展
孩子学会帮助他人
攻击性强和适应力强的孩子
父母离异、未婚生子与继亲家庭的孩子
社交、游戏和网络
第4节
青春期
冲动的大脑
青少年的性发育和性行为
青春期饮食
青春期抑郁
青少年职业发展建议
青少年如何认识自我和他我
青春期亲密性关系
青春期和父母冲突
第三章“踩高跷”和“撑竿跳”的教育理念
第1节
“坏”孩子们
性格迥异的双胞胎
单亲父亲和不守规矩的女儿
令人舒适的改善
第2节
“踩高跷”和“撑竿跳”教育的行为准则
关于“天才”
“踩高跷”和“撑竿跳”教育的思维模式
“撑竿跳”教育的行为准则
无意识“踩高跷”教育者
第四章天赋发现与培养
第1节
特别的学校
第2节
天赋发展
能力挖掘
发现天赋
充分利用孩子的能力
消除阻碍
第3节
“踩高跷”的做法
第4节
成为天赋发现者
第五章管教与家庭环境
第1节
专制的女王
第2节
安全感、努力和畅所欲言
第3节
“撑竿跳”式管教环境
创造空间
要求孩子有最好的表现
允许犯错,创造学习循环
第4节
“踩高跷”的做法
第5节
用“撑竿跳”解放孩子的双脚
第六章目标与挑战
第1节
面对“不知道”提问
第2节
撑竿跳“挑战未知”,踩高跷“只做已知”
第3节
“撑竿跳”开启挑战的方式
创造机会
设定目标
塑造信念
第4节
“踩高跷”的做法
第5节
用“撑竿跳”解放孩子的目标
第七章责任与决策权
第1节
把“笔”还给孩子
第2节
“撑竿跳”赋予责任和决策的方式
51%的决策权
投入资源
让孩子担起责任
第3节
“踩高跷”的做法
第4节
用“撑竿跳”解放孩子的自驱力
第八章无意识地踩起高跷
第1节
美好的初衷未必会带来美好的结果
第2节
什么样的父母会在无意间限制孩子的发展
第3节
有意识地避免“踩高跷”
第4节
少“做事”,多提问
结语
踩高跷和撑竿跳是2023年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颜文。
得书感谢您对《踩高跷和撑竿跳》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