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贯通中西古今儿童观,阐释童年的丰饶以及儿童的伟大。
内容简介
“发现儿童”(或“对儿童的发现”)是教育学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东方,李贽以“童心说”完成了中国式“儿童发现”。在西方,卢梭在著作《爱弥儿》中实现了对儿童的“发现”。
某种意义上,早卢梭185年出生的李贽是东方“儿童发现”的完成者。
将中西古今的儿童观做一定程度的会通,是对丰饶童年、伟大儿童的一次重新发现。
作者简介
作者刘晓东,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儿童学研究专业辑刊《新儿童研究》编辑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儿童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学前教育学等。
著有《儿童精神哲学》《儿童教育哲学》《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解放儿童》《评儿童读经》《教育自然法的寻求》等,译有《童年哲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序曲 童年的月夜
第一章 丰饶的童年,伟大的儿童
从贫乏的童年到丰饶的童年
一、儿童的成长不只是“得”,也有“失”
二、儿童早在幼年便具有很高的哲学天赋、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一流画家对儿童绘画的推崇
四、儿童的自发性歌唱毫不逊色于音乐大师们的作品
五、儿童在道德领域也具有丰富的资源
六、童年是创造力的源泉
七、童心主义: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同一
八、结语
童年是人生的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婴儿的话语
童年何以如此丰饶
一、如何走出教育与儿童的疏离乃至对立?
二、“柏拉图问题”
三、与“柏拉图问题”类似的一些发现
四、幼态持续理论
五、“精神层论”
六、中国的童心主义
七、教育学应主动与儿童天性、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对接
向童年致敬
一、儿童拥有丰饶的天性资源
二、儿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三、儿童文化是根、本,成人文化是花、果
四、孩提之心是人类文明的原点和故乡
五、建立成人与儿童的新关系,迎接儿童本位的新文明
第二章 儿童本位:从教育到社会、文化
童年在人生中的位置
一、突破常识看儿童
二、“儿童是成人之父”:童年是人生的根本
三、目的论视野中的儿童与成人
四、跟随儿童还是创造儿童?
幼态持续学说及其人文意蕴
一、“幼态持续”概念
二、胎化学说与幼态持续学说
三、幼态持续学说与重演论
四、人类个体的迟缓发育与幼态持续学说
五、童年是潜在适应的“贮藏室”
六、人是“永恒的儿童”
七、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幼态持续现象吗?
八、幼态持续学说对“儿童本位”“童心主义”思想的支援
九、发现童年的宝库
童年资源与儿童本位
一、鲁迅的儿童视角与马克思彻底的自然主义、彻底的人本主义
二、莫言小说对童年资源的挖掘
三、《皇帝的新衣》中那个拯救成人社会的孩子
四、从童年崇拜到成人对自身童年性的崇拜
五、“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六、儿童和成人相向而行:向儿童学习与“儿童反儿童化”
七、“曾点言志”与理想社会的生成
发现儿童与儿童本位
一、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源于对儿童的发现
二、儿童本位之于国家建设
三、儿童本位是教育原则、政治原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文化特征
儿童本位:从教育原则、文化原则到理想社会
一、儿童本位作为教育原则
二、儿童本位:从教育原则到政治原则
三、儿童本位:对成人本位的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颠覆
四、儿童本位作为理想社会的核心特征
五、儿童本位是人类主要的思想文化体系暗含的原则
六、儿童本位是用好人类最为珍贵的天性资源的方法论
第三章 从童心主义到儿童主义
童心哲学论要
一、何谓童心?
二、中国思想传统中的童心哲学
三、“童心”与“自然人”的会通
四、现代教育是以儿童(童心)为本位的
五、尊崇天性(童心)是现代社会政治学说的逻辑起点
六、童心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童心哲学史论
一、“天人合一”与童心主义哲学
二、童心哲学简史
三、童心主义哲学的特质与世界意义
四、童心主义的成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李贽童心哲学
一、李贽童心哲学是“中国近代思维的一个顶点”
二、李贽童心哲学孕育的条件
三、《童心说》是李贽童心哲学的宣言书
四、李贽童心哲学的品格:兼容并蓄
五、李贽思想的开放性与儒学的保守主义是水火不容的
六、李贽的思想体系受益于其思维的批判性
七、李贽的童心说体系标志着中国思想史的现代转向
日本童心主义
一、缘起
二、日本大正时代的童心主义及其由来
三、大正时代童心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四、大正时代童心主义与日本文化传统的关系
五、日本童心主义的挫折及其顽强生命力
六、浪漫主义与日本的童心主义
七、大正时代童心主义的“童心”概念与中国思想史的“童心”概念的异同
八、对朱自强中日童心主义比较研究的讨论与阐发
九、对日本童心主义的评价问题
儿童主义论
一、童年的本质
二、中国童心主义
三、西方儿童主义
四、幼态持续学说对儿童主义的支援
五、儿童作为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
六、作为隐喻系统的儿童世界与儿童研究
七、童年哲学或成“未来哲学”体系的核心
八、童年哲学、“未来哲学”将有助于促成中国哲学的复兴
九、儿童本位不只是现代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文化、伦理、政治的最根本的原则
十、“儿童”不只是所有存在者的主宰,不只是人文世界的主宰,而且是整个宇宙的主宰
尾声 开辟通往“伟大儿童”的道路
一、现代教育学对儿童崇高地位的发现
二、浪漫主义诗人对儿童/童年之“开端”与“源始”地位的唱颂
三、赫拉克利特的“儿童统治”观念以及尼采、海德格尔的继承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说明
致谢
后记
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是2021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刘晓东。
得书感谢您对《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