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50多年心理治疗经验凝练,向你阐述如何理解并面对原生家庭和早年创伤的影响。
内容简介
《童年之谜: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从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视角,细致解读儿童生命初期的情绪发展理论,指出自恋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并对健康自恋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做了阐述,让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在心理过程,孩子的情绪记忆及其对以后关系的影响,让父母学到落地的儿童心理学知识,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孩子,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指导。
《童年之谜 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解读原生家庭如何对人产生影响,又是如何产生影响。指出这种影响在自己与伴侣互动及育儿过程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时指出如何对原生家庭的影响进行觉察,以便能够终止这种“原生家庭神话”,真正吸纳原生家庭的资源,摈弃原生家庭的劣势,为孩子创设一个不同的成长环境。
适合父母、老师、心理学工作者,也适合所有希望了解幼儿成长规律及其对人的持续影响的人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罗尼·索兰,博士,在瑞士和以色列接受培训的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 以色列精神分析培训师和督导师 在特拉维夫从事儿童、成人和夫妻治疗 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精神分析学会和特拉维夫大学萨克勒医学院继续教育项目的心理治疗课程中任教多年,曾师从皮亚杰和斯皮茨等著名心理学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献给
说明
其他
推荐序
英文版序
引言
第一部分 口欲期——亲密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
第一章 开端
情绪生活的开端
精神分析有关自恋和客体关系的概念回顾
本人概念模型的理论背景总结
第二章 自恋:自体的免疫系统
自恋——情绪免疫系统
先天自恋的加工模式
自体熟悉感凝聚力的形成和恢复
面对我们同胞的陌生感和差异性
恢复自体熟悉感
第三章 自我: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动性
由本能开创的情绪领域
本我:本能的调节能动性
自我:从本能调节到驱力调节
自我对情感表达的精炼——从生理作用到心理情绪和感受
口欲期性感带
作为人格功能性成分的自我能动性
口欲期的适应机制
口欲期防御机制示例
第四章 客体关系:依恋系统
在客体关系的形成中具有吸引力的熟悉感和难以忍受的陌生感
客体关系的发生
恒常感知的巩固加强了客体关系
显示情绪交流的哭泣、微笑、拥抱和亲吻
客体关系中的联合和分离、熟悉感和差异性
在共享空间中体验客体关系的联合—分离模式
在共享的联合空间中享受快乐
相处之道:保留联合的共享空间
过渡性现象
客体关系中的干扰——共生
分离—个体化和联合—分离
哺乳和断奶
第二部分 肛欲期——协商期:从12个月到3岁
第五章 肛欲期自恋发展
身体自体意象的形成
作为包膜或免疫膜的自恋
肛欲期自恋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说“不”的孩子,在自主性和父母权威之间的自恋性斗争
同胞竞争
健康自恋免疫进程的巩固
第六章 自我的巩固
口欲期到肛欲期的自我调节
停用尿片是自我巩固的关键阶段
长远的部分满足感
对驱力和情绪的自我调节
与停用尿片相关的肛欲期症状
自我经济地调节选择和决定
肛欲期的适应机制
肛欲期防御机制的示例
第七章 肛欲期客体关系动力学
肛欲期联合—分离进程
给予的意义
情绪指数作为情绪扫描的框架
从独白语言到对话的过渡
与熟悉的共享空间分离,与新的共享空间友好相处
个体化的巩固
父母对孩子个体化主张的反应
分离、隐私和分享
肛欲期个体化的本质
在记忆觉醒之后——罗生门效应
伙伴关系的艺术
第八章 健康和病理性自恋进程
自体熟悉感的形成
自体熟悉感的自恋免疫
自恋进程的任务
将真实自体熟悉感作为整体进行自恋免疫和恢复
客体关系模式及其对健康或病理性自恋的影响
第九章 总结
关于自恋
关于本我和自我的功能
关于客体关系
关于分离—个体化
后记
术语表
致谢
童年之谜: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是2020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以色列] 罗尼·索兰。
得书感谢您对《童年之谜: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