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

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贯通中西古今儿童观,阐释童年的丰饶以及儿童的伟大。

内容简介

“发现儿童”(或“对儿童的发现”)是教育学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东方,李贽以“童心说”完成了中国式“儿童发现”。在西方,卢梭在著作《爱弥儿》中实现了对儿童的“发现”。

某种意义上,早卢梭185年出生的李贽是东方“儿童发现”的完成者。

将中西古今的儿童观做一定程度的会通,是对丰饶童年、伟大儿童的一次重新发现。

作者简介

作者刘晓东,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儿童学研究专业辑刊《新儿童研究》编辑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儿童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学前教育学等。

著有《儿童精神哲学》《儿童教育哲学》《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解放儿童》《评儿童读经》《教育自然法的寻求》等,译有《童年哲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序曲 童年的月夜

第一章 丰饶的童年,伟大的儿童

从贫乏的童年到丰饶的童年

一、儿童的成长不只是“得”,也有“失”

二、儿童早在幼年便具有很高的哲学天赋、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一流画家对儿童绘画的推崇

四、儿童的自发性歌唱毫不逊色于音乐大师们的作品

五、儿童在道德领域也具有丰富的资源

六、童年是创造力的源泉

七、童心主义: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同一

八、结语

童年是人生的井

十一

十二

婴儿的话语

童年何以如此丰饶

一、如何走出教育与儿童的疏离乃至对立?

二、“柏拉图问题”

三、与“柏拉图问题”类似的一些发现

四、幼态持续理论

五、“精神层论”

六、中国的童心主义

七、教育学应主动与儿童天性、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对接

向童年致敬

一、儿童拥有丰饶的天性资源

二、儿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三、儿童文化是根、本,成人文化是花、果

四、孩提之心是人类文明的原点和故乡

五、建立成人与儿童的新关系,迎接儿童本位的新文明

第二章 儿童本位:从教育到社会、文化

童年在人生中的位置

一、突破常识看儿童

二、“儿童是成人之父”:童年是人生的根本

三、目的论视野中的儿童与成人

四、跟随儿童还是创造儿童?

幼态持续学说及其人文意蕴

一、“幼态持续”概念

二、胎化学说与幼态持续学说

三、幼态持续学说与重演论

四、人类个体的迟缓发育与幼态持续学说

五、童年是潜在适应的“贮藏室”

六、人是“永恒的儿童”

七、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幼态持续现象吗?

八、幼态持续学说对“儿童本位”“童心主义”思想的支援

九、发现童年的宝库

童年资源与儿童本位

一、鲁迅的儿童视角与马克思彻底的自然主义、彻底的人本主义

二、莫言小说对童年资源的挖掘

三、《皇帝的新衣》中那个拯救成人社会的孩子

四、从童年崇拜到成人对自身童年性的崇拜

五、“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六、儿童和成人相向而行:向儿童学习与“儿童反儿童化”

七、“曾点言志”与理想社会的生成

发现儿童与儿童本位

一、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源于对儿童的发现

二、儿童本位之于国家建设

三、儿童本位是教育原则、政治原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文化特征

儿童本位:从教育原则、文化原则到理想社会

一、儿童本位作为教育原则

二、儿童本位:从教育原则到政治原则

三、儿童本位:对成人本位的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颠覆

四、儿童本位作为理想社会的核心特征

五、儿童本位是人类主要的思想文化体系暗含的原则

六、儿童本位是用好人类最为珍贵的天性资源的方法论

第三章 从童心主义到儿童主义

童心哲学论要

一、何谓童心?

二、中国思想传统中的童心哲学

三、“童心”与“自然人”的会通

四、现代教育是以儿童(童心)为本位的

五、尊崇天性(童心)是现代社会政治学说的逻辑起点

六、童心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童心哲学史论

一、“天人合一”与童心主义哲学

二、童心哲学简史

三、童心主义哲学的特质与世界意义

四、童心主义的成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李贽童心哲学

一、李贽童心哲学是“中国近代思维的一个顶点”

二、李贽童心哲学孕育的条件

三、《童心说》是李贽童心哲学的宣言书

四、李贽童心哲学的品格:兼容并蓄

五、李贽思想的开放性与儒学的保守主义是水火不容的

六、李贽的思想体系受益于其思维的批判性

七、李贽的童心说体系标志着中国思想史的现代转向

日本童心主义

一、缘起

二、日本大正时代的童心主义及其由来

三、大正时代童心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四、大正时代童心主义与日本文化传统的关系

五、日本童心主义的挫折及其顽强生命力

六、浪漫主义与日本的童心主义

七、大正时代童心主义的“童心”概念与中国思想史的“童心”概念的异同

八、对朱自强中日童心主义比较研究的讨论与阐发

九、对日本童心主义的评价问题

儿童主义论

一、童年的本质

二、中国童心主义

三、西方儿童主义

四、幼态持续学说对儿童主义的支援

五、儿童作为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

六、作为隐喻系统的儿童世界与儿童研究

七、童年哲学或成“未来哲学”体系的核心

八、童年哲学、“未来哲学”将有助于促成中国哲学的复兴

九、儿童本位不只是现代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文化、伦理、政治的最根本的原则

十、“儿童”不只是所有存在者的主宰,不只是人文世界的主宰,而且是整个宇宙的主宰

尾声 开辟通往“伟大儿童”的道路

一、现代教育学对儿童崇高地位的发现

二、浪漫主义诗人对儿童/童年之“开端”与“源始”地位的唱颂

三、赫拉克利特的“儿童统治”观念以及尼采、海德格尔的继承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说明

致谢

后记

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是2021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刘晓东。

得书感谢您对《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视频指导版) 电子书
本书依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结合《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幼教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中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要求编写。全书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0-6岁)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教育问题。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心理学经典译丛 电子书
本书着眼于儿童精神分析工作的伦理问题,也就是说,尊重孩子作为主体的存在,认为孩子能够承担自己的痛苦和欲望。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严格的伦理设置指引着她的临床工作:在孩子的言说中找到他的主体位置,倾听孩子的话语,哪怕这些话语陷于症状之中,陷于父母的言说之中,甚或陷于代际之间的纷杂噪音之中。
儿童精神分析研讨班.心理学经典译丛 电子书
本书介绍参与此次讨论班的精神分析家向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提出了一些和自己的疑难个案有关的问题。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凭借高超的专业技巧一一作答,并通过与其他个案进行类比,来帮助这些精神分析家找到并消除他们自身的阻抗,促使他们明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沙盘游戏与讲故事:想象思维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影响 电子书
A.
本书结合了儿童心理学与儿童教育学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向读者展现了,沙盘游戏和激发想像力的说故事的方法,是如何提高儿童的在校表现,并提高智力测验的分数的。作者为儿童心理专家,通过探究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心理的发展,说明了为儿童设计的课业活动必须包括能激发想像力的游戏疗法,积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实际操作办法。
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儿童心理疏导 电子书
《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包括8册:《儿童心理疏导》、《农村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农村妇女卫生保健》、《老人常见病防治》、《老人常见疾病的家庭康复》、《家庭急救知识》、《常见疾病小妙招》,分别从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及家庭急救及常见病的处理方面,进行健康卫生、心理疏导、家庭康复、家庭急救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每册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实用性、指导性强,是农民朋友自我卫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