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为民族过去的精神表征和集体记忆,宝卷建构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我们道德的出发点。
内容简介
宝卷是口头传统在中古以后,以儒、佛、道三教合一思想为背景,用通俗的韵白、诗、偈子、曲牌、十字佛(亦称攒十字)等凑集成文,并仿照佛经设置品,划分篇章,劝人向善,或阐明某种宗教教义,以期实现禳灾祈福目的的口头传统。宝卷的内容成为中国民间日常生活的内容和表征,具有明显的民族志性质。作为民族过去的精神表征和集体记忆,宝卷建构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我们道德的出发点,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自己一部分道德特性。
作者简介
作者李永平,1947年生于英属婆罗洲沙捞越邦古晋市。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留系担任助教,并任《中外文学》杂志执行编辑。后赴美深造,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圣路易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先后任教台湾中山大学、东吴大学、东华大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前言:宝卷概说
绪论
一 蒙元政权与口头传统的异军突起:兼及中国文学范型的演变
(一)口头传统与清官舆论兴起的背景
(二)元代媒介形态格局变化与清官包公的成因
二 宝卷研究史回顾
三 宝卷的搜集、整理出版情况
(一)影印出版的宝卷文献
(二)搜集记录整理排印出版的宝卷
第一章 禳灾救劫与天书传统:宝卷来源的人类学解读
一 《香山宝卷》作者问题的人类学阐释
(一)《香山宝卷》的作者问题
(二)宝卷神授与代圣立言的神谕与劝世传统
(三)神授天书与代圣立言传统的来源
二 宝卷与天书传统
(一)“天书”母题所涉及的文化传统
(二)“天书”母题与神谕传统
(三)“天书”母题的来源是萨满文化
第二章 禳灾叙述与功德信仰
一 宣卷、抄卷与禳灾
(一)宣卷
(二)抄卷
二 宝卷宣卷及编创变异:以“包公错断颜查散”故事为中心
(一)三种“包公错断颜查散”故事变异
(二)“包公错断颜查散”故事变异与谣言
(三)传播变异的口头诗学逻辑
三 宣卷、抄卷与功德信仰
第三章 宝卷禳灾传统与叙述程式
一 语言程式
二 结构程式
(一)卷首的引入程式
(二)卷中的过渡程式
(三)卷尾结语程式
三 音乐程式
四 图像程式
第四章 禳灾仪式中的知识、信仰与族群记忆“共同体”
一 宝卷中的知识与信仰
(一)日常生活的知识
(二)有关乡村社会节日和时令的记忆
(三)宝卷与民间宗教信仰
(四)儒家伦理与人生修行
二 宣卷仪式与族群记忆
三 宝卷体裁、记忆与认同
第五章 禳灾与救劫:宣卷仪式与神圣场域
一 仪式的功能理论
二 宝卷宣卷仪式
三 仪式与空间控制
(一)仪式与非正式制度
(二)仪式场域与话语操控
四 宝卷宣卷仪式之神圣空间
第六章 从神话观念到民间信仰:明清宝卷所见西王母信仰探源
一 殷墟卜辞中的“东母”、“西母”
二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
三 从神话观念到邦国首领
四 作为至上女神“西王母”
附录一 一个祭祀禳灾的神话文本:臊子面文化传统论
附录二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未著录中国宝卷——兼《中国宝卷总目》补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禳灾与记忆:宝卷的社会功能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永平。
得书感谢您对《禳灾与记忆:宝卷的社会功能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