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著名民族学人类学学者、研究员孟慧英多年来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论文汇集。

内容简介

本文集深入探讨了萨满教的起源,萨满教在不同民族中的特点,萨满巫师是如何沟通人神的,萨满在原始宗教、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萨满教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

本文集主要收录了原始宗教习俗的变迁、关于萨满教的认识、埃里亚德萨满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考古发现与萨满教、论萨满教的“兽主崇拜”、论萨满文化的演变、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祖先神、清代宫廷祭祀的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考释等内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议原始宗教

一 原始宗教研究面临的问题

二 “原始宗教”定义种种

1.时间性的视角——最初的宗教现象

2.条件性的视角——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的宗教现象

3.发展变化的视角——原始宗教类似原生性宗教

4.比较的视角——原始宗教是与世界宗教不同的宗教

5.人类本能的视角——原始宗教是自发的宗教

三 理解原始宗教的几个策略

1.关于原始人的宗教本能和人类的一般宗教本能

2.关于原始宗教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关于原始宗教与文化原型

关于中国原始宗教研究的思考

一 关于原始社会的理解

二 中国原始社会的复杂性

1.中国原始文化历史延续的复杂性

2.中国原始文化类型的丰富性

3.中国原始文化演变方式的多样性

三 关于中国原始宗教研究的构想

文化的产生与宗教的产生

论原始思维与原始宗教

一 原始思维如何产生

二 原始思维的客观性

三 原始思维的综合性

四 原始思维与原始宗教

论原始宗教与人类生活的互动

一 原始生产、技术能力下的生活保障需求与原始宗教的互动

1.狩猎、采集生活与原始宗教

2.游牧生活与原始宗教

3.原始农业与原始宗教

4.建村立寨的信仰活动

5.房屋建筑与宗教信仰

二 原始宗教与人的生物性需求的互动

1.生育信仰

2.成年礼

3.婚姻仪式

4.死亡与丧葬

三 原始宗教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

1.家庭祭祀

2.氏族祭祀

3.村寨祭祀

4.社会道德与宗教

四 结论

原始宗教的习俗性

一 习俗的产生

二 作为习俗的原始宗教

1.年初祭祀的意义

2.春播前仪式的意义

3.迎新谷

4.过年大祭祀

三 原始宗教习俗的特点

1.原始宗教在认知上的习俗性

2.原始宗教功能的习俗性

3.原始宗教情感表现的习俗性

原始宗教习俗的变迁

一 原始宗教习俗变迁的可能性

1.原始宗教习俗的生物性、技术性、社会性功能的具体性

2.原始宗教习俗的历史性

3.原始宗教习俗结构的开放性

4.原始宗教习俗的超机体性

二 原始宗教习俗自身的演变

三 外部文化影响下的原始宗教习俗变化

1.佛教、道教对南方民族信仰的影响

2.基督教、天主教对南方民族的影响

四 余论

关于萨满教的认识

一 萨满教是不是宗教

二 萨满教是心理、生理疾病现象还是社会文化行为

三 萨满教是地区性的文化现象还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四 萨满教属于个人技术还是属于文化自身的系统

五 再谈萨满教

埃里亚德萨满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一 实现萨满教研究从心理学到宗教学的转变

二 萨满教研究的空间扩展

三 萨满教的超历史性

四 埃里亚德萨满教研究的影响

1.埃里亚德引起的普遍化的萨满教研究热潮

2.埃里亚德对西方新萨满教的影响

3.对埃里亚德的批评与修正

考古发现与萨满教

论萨满教的“兽主崇拜”

论萨满文化的演变

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祖先神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祖先神或称“根子神”即巫祖

1.和萨满沟通的异类神灵

2.到氏族寻找接班人的萨满祖先

3.由“雷”造成的巫祖

4.由非正常死亡的人变成的巫祖

三 祖先神群

1.主神与他的助手神

2.通体三界的祖神

四 祖先神的作用

五 祖先神的社会基础

1.“莫昆”共同崇拜巫祖

2.“莫昆”选择、培养萨满

3.为血缘集体服务的萨满

六 结论与余论

清代宫廷祭祀的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考释

一 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释名

二 换索仪式

三 北方各民族的鄂漠锡妈妈信仰

1.赐予生命并保护儿童的“乌麦”

2.灵魂“乌麦”

3.代表女性生殖能力的“乌麦”

四 关于鄂漠锡妈妈的基本看法

满族萨满教的基本特点

一 家萨满、野萨满

二 典型的满族祭祀活动

三 满族的古老祭祀遗迹

四 满族远古信仰的遗迹

满族的萨满文本研究

一 萨满歌

二 神祇名谱

三 祭轨题注

四 谱序

五 祭祀用语

近30年来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的考察与研究

一 民族志考察的变化

二 中国萨满教研究的变化

三 萨满文化材料的保存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是201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孟慧英。

得书感谢您对《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神圣与凡俗:明末至鸦片战争前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遭遇 电子书
天主教在全球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的文化移植的过程,而这种文化移植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本土文化。天主教要想在中国落地生根,必须找准中国本土习俗文化的发展脉络,适应民间社会的文化传统。中国民间信仰源远流长,已经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应对中国的民间信仰,是天主教在华传播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书对明末至鸦片战争之前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之间的遭遇进行了客观
评价论 电子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第2辑)”围绕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取当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主干力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评价论》主要介绍了人类对生活中的哲学的评价以及评价理论知识系统。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
闽台民间的心灵家园与文化变迁 电子书
本书的核心重点,总体概括有以下方向:以闾山教派之整体为研究对象;台海两岸教派文献比对;学术理论与宗教实践两全;合并文献与田野调查;中文与日文等文献交叉比对;厘清过去不当传说。本书综合了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观点,采取了古今文献梳理,配合两岸实地田野调查,融合而成。
静水深流:哲学遐思与文化断想 电子书
真实地呈现出杨耕教授对于学术与生活的种种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丰盛的思想大餐。
天变与日常: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华北泰山信仰 电子书
在近代华北社会中,泰山信仰既是清廷实施“神道设教”的政治手段,又是民众应对日常生活困境的文化传统。由于西方文明的刺激,近代中国出现了社会转型与文化焦虑,泰山信仰礼俗自清末以降不断遭到知识界的批判、基督宗教的敌视与政府的强制改造。在内外交困之中,泰山信仰仍滋润着华北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呈现更为丰富的文化面相。本书从区域社会与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了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的演进及其境遇,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华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