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

路标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收有海德格尔不同时期的名篇。其中前五篇属于前期海德格尔的重要作品,如《现象学与神学》、《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等,分别出版过单行本。后九篇为后期海德格尔作品,如《论真理的本质》一文,标志着海德格尔思想“转向”(Kehre)的开端;《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篇,最明确地表现出后期海德格尔对于其前期思想的自我批判和反思,以及与现代生存主义(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自觉划界,亦被视为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完成的标志;而《面向存在问题》一文对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了卓著的影响,尤其是海德格尔在其中首创的“涂划法”,对于法国激进思想家雅各·德里达的“消解论”(deconstruction),有着直接的启发作用。 与后期海德格尔的其他一些著作相比较,我们可以说,《路标》一书最具有“学术性”——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海德格尔的其他作品算不上严格的思想著作;我在此所谓的“学术性”,是指《路标》一书中的文章在形式上( 论题、文风等)相对而言更加近于西方传统学术的讨论风格。《路标》的论题几乎完全是哲学史专业的题目。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巨匠的讨论,或专题,或兼论,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家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及至与海德格尔同时代的欧洲现代哲学家,如雅斯贝尔斯和萨特尔等。显然,海德格尔把这十四篇不同时期的文章汇集在一起,是有其专题设计的意图的。 这个专题,海德格尔已经在“前言”中明言:本书意在让读者体察到一条“通向对思想之实事的规定的道路”。所谓“思想之实事”乃是“存在” (Sein)。在《林中路》中,海德格尔把他前期的奠基之作《存在与时间》称为“路标”,实即因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重新提出了“存在问题 ”,确立了他毕生思想的这个唯一主题。主题是唯一的,思想之路以及路上的风光却是多彩的。

海德格尔是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本书是他晚年自编的论文集,汇集了海德格尔自1919年至于1961年间所出版的重要文章14篇,特别可以呈现海德格尔在近半个世纪的思路历程。在此书中,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到海德格尔本人的存在思想之进程和海氏对西方“存在历史”的独特的清理、批判。本书书名亦已明示,它包含了海德格尔在“存在”问题之追问的道路上的各个标记——“路标”。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 1976)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路标是200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

得书感谢您对《路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3辑总第28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第1期)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0年第1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2辑) 电子书

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本册是第2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2辑总第23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1辑总第30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辑总第29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1辑总第22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